摩鹿加群岛 编辑
摩鹿加群岛,又译马鲁古群岛,有时被称为“东印度群岛”,位置处于苏拉威西岛东面、新几内亚西面以及帝汶北面,为印度尼西亚境内众多群岛板块之一,是马来群岛的组成部分。中国欧洲传统上称为香料群岛者,多指这个群岛
3
相关
贝壳杉又称菲律宾贝壳杉,是贝壳杉属下的一个物种,原产于摩鹿加群岛和菲律宾。
萨纳纳岛又叫苏拉贝西岛,是印度尼西亚的岛屿,是摩鹿加群岛中苏拉群岛的大型岛屿,座标2°12′S 125°55′E,处于敏莪里岛以南和塔利亚布岛东南方,面积558平方公里。行政上归属北马鲁古省苏拉群岛县管理。
敏莪里岛是印度尼西亚的岛屿,是摩鹿加群岛中苏拉群岛的大型岛屿,座标1°48′S 125°48′E,处于塔利亚布岛以东和萨纳纳岛以北,岛上有38,000名居民,主要从事木材业。行政上由北马鲁古省苏拉群岛县管理。
北马鲁古省又叫北摩鹿加省,是印度尼西亚东部的一个省,辖境包括摩鹿加群岛的北部。北马鲁古省的首府和最大城市是特尔纳特。2010年人口普查,北马鲁古省人口1,038,087,是印度尼西亚人口最少的省之一;最近的人口普查估计,北马鲁古省人口增长达到1,141,561。
布鲁岛,清代书籍译作武罗、木鲁、布卢,又译务罗、未罗、普路、布襦、部鲁,是印度尼西亚摩鹿加省的热带小岛,位于安汶岛和斯兰岛以西,面积8,473平方公里,是摩鹿加群岛的第三大岛屿,2012年人口约206,840,其中80%居民住在沿海的平原。岛中部有拉纳湖。行政上布鲁岛分属布鲁县和南布鲁县。
鲑色凤头鹦鹉又名摩鹿加凤头鹦鹉、朱路冠凤头鹦鹉、红葵凤头鹦鹉。母鸟虹膜带红色,公鸟为黑褐色。体长50厘米,寿命可达60年。分布在印尼摩鹿加群岛。栖息地为开阔的林地、红树林、沼泽,偶尔集群出没。食用包括坚果、椰果、种子、浆果、昆虫等。4、5岁时可达性成熟,繁殖期在7-8月间,全年均可繁殖。每次产卵2颗,约28天后孵化,羽毛期14-15个星期。1989年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的濒临绝种鸟类。
东印度尼西亚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荷兰在荷属东印度东部成立的联邦制国家成员。东印度尼西亚成立于1946年,1949年印度尼西亚独立革命结束后成为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的一员,并于1950年随着联邦共和国结束而解散。东印度尼西亚的版图在婆罗洲以东的所有岛屿,包含西里伯斯岛和摩鹿加群岛及其近海岛屿,以及爪哇岛的所有群岛,包括巴厘岛和小巽他群岛。
东印度尼西亚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荷兰在荷属东印度东部成立的联邦制国家成员。东印度尼西亚成立于1946年,1949年印度尼西亚独立革命结束后成为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的一员,并于1950年随着联邦共和国结束而解散。东印度尼西亚的版图在婆罗洲以东的所有岛屿,包含西里伯斯岛和摩鹿加群岛及其近海岛屿,以及爪哇岛的所有群岛,包括巴厘岛和小巽他群岛。
海滨裳凤蝶,是属于凤蝶科的一种蝴蝶,是裳凤蝶属的一种。分布于东洋界,包括马来群岛之苏拉威西岛及摩鹿加群岛一带,一般在海拔300米以下地区。模式产地为印尼安汶岛。幼虫的寄主为马兜铃属耳叶马兜铃。
李毓中是目前任教于国立清华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班牙海上发展史、近世中国东南亚区域史、菲律宾史与早期台湾史,包括但不限于海洋史、季风亚洲史、大航海时代、台湾荷西时期、中南美洲史。致力于17世纪时的古代文献手稿,连结台湾鸡笼、淡水原住民,婆罗洲的文莱、摩鹿加群岛、中南半岛的暹逻、柬埔寨等地区,描绘原住民在季风亚洲贸易圈及东亚海域多元文化的风土民情概况。如与连金发、陈宗仁及西班牙学者José Luis Ortigosa合作解读菲律宾圣多默大学档案馆藏《漳州话语法》,了解当时语言的使用与发音,并接受中央广播电台专访。上述研究于2019年与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发现的“西班牙─闽南语辞典”之手稿研究一同复制出版,内容记载西班牙语、闽南语与官话对照,并包含南岛语族词汇,对于了解大航海时期中国移民史有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