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编辑
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开始的一场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文化运动,包括白话运动、反孔非儒思潮、整理国故、引进各种西方思想,比如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等等。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陈独秀胡适蔡元培是主要发起人,吸引了许多当时的新式知识分子参加,他们开办杂志、报纸,组建社团,传播新思想,影响了很多青年学生,最后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
3
相关
陈独秀,字仲甫,号实庵,1914年始用笔名独秀,安徽省安庆府怀宁县人,中国近现代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1915年,他创办了《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开创人和领袖之一。1920年起,他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及初期领袖,但于1927年因中国国民党清党,中共遭到重大打击,被第三国际认为负领导责任而被迫辞职,1929年因中东路事件中反对当时中共提出的“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并以托洛茨基主义立场批评中共,被中共开除党籍。后成为中国托洛茨基主义的早期领袖之一,对斯大林主义进行了批判,1931年建立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1932年被国民党政府判处“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罪。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提前出狱,后脱离托派组织,并开始反思苏联模式的缺陷,进一步批判斯大林的极权主义,1942年在四川江津区去世。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杂志,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面向青年,宣扬民主与科学。开始名为《青年杂志》,一年后改为《新青年》,1917年搬到北京,1918年编辑部进一步扩大,包括钱玄同、刘半农、陶孟和、沈尹默、胡适、高一涵、周树人、李大钊。这一时期中国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们纷纷在该刊物上发表文章,《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从1920年9月第8卷第1号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复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京大学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学科在中国高校中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回归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诗词部分,但也可代指整个中国古典诗歌的范畴。中国古典诗歌是使用中国传统汉语和诗词格律创作的诗歌,是和新文化运动以来受西方诗歌传统影响的现代诗相对的概念。中国古典诗歌中诗的部分有时也被称为旧体诗。中国古典诗歌包括赋、诗、词、曲等,属于韵文,多以文言创作,所以也可称作诗词歌赋或文言韵文。人们平时常用的“古诗”一词,可指代整个中国古典诗歌,或单指其中诗的部分,同时也是专业词汇古体诗的简称。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为中国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中华民国建立后,校名改为北京大学校,后又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推行改革,把北大办成以文、理两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大学,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大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日本战败后,北京大学回到北平复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聚集了原北大、清华、燕京大学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者,奠定了北大文理学科在中国高校中长期领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回归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
宁乡历史发源于以洞庭湖为中心的荆楚文化,从商朝的四羊方尊至今,大约4000年的历史。古代宁乡发展有明显的地域性,西部山区受到湘中、湘西少数民族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刀耕火种。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牛耕、铁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宁乡文明的进程。近代,随着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朱剑凡、何叔衡、姜梦周、王凌波、谢觉哉等教育家的影响,宁乡扫除了封建积习,保守、野蛮、愚昧的裹脚、贞操枷锁、守节均被清除,产业、技术、法律、政治、经济、生活方式、饮食、宗教、哲学及价值观都尾随现代工业文明的进程。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诗词部分,但也可代指整个中国古典诗歌的范畴。中国古典诗歌是使用中国传统汉语和诗词格律创作的诗歌,是和新文化运动以来受西方诗歌传统影响的现代诗相对的概念。中国古典诗歌中诗的部分有时也被称为旧体诗。中国古典诗歌包括赋、诗、词、曲等,属于韵文,多以文言创作,所以也可称作诗词歌赋或文言韵文。人们平时常用的“古诗”一词,可指代整个中国古典诗歌,或单指其中诗的部分,同时也是专业词汇古体诗的简称。
周作人,原名櫆寿,表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等,男,浙江省绍兴府人,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鲁迅之弟,周建人之兄。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诗词部分,但也可代指整个中国古典诗歌的范畴。中国古典诗歌是使用中国传统汉语和诗词格律创作的诗歌,是和新文化运动以来受西方诗歌传统影响的现代诗相对的概念。中国古典诗歌中诗的部分有时也被称为旧体诗。中国古典诗歌包括赋、诗、词、曲等,属于韵文,多以文言创作,所以也可称作诗词歌赋或文言韵文。人们平时常用的“古诗”一词,可指代整个中国古典诗歌,或单指其中诗的部分,同时也是专业词汇古体诗的简称。
梁启超,署名作梁超,表字卓如、宏猷、任甫,别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潮居都茶坑乡人,人称梁新会,中国近现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新法学家、革命家、词汇发明家、书法家、启蒙学者、新文化运动驱动者,为民初重要的知识分子,康有为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