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辨派,是以顾颉刚、钱玄同、胡适等为代表,在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论题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现象。
新诗,又称白话诗、白话新诗、现代诗、自由诗,是一种于中国近现代、五四运动后开始产生的新诗体,起源于1917年胡适主导的新文学运动。除了以白话文撰写之外,其特点是形式自由,不受传统格律限制,并深受西洋诗歌影响。其节奏、形式、题材的种类都有很多变化。
全盘西化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思潮,最早于1915年提出。陈序经、胡适等人认为,晚清被西方列强侵入是因为中国君主专制文化落后,因此主张学习西方思想行为方式,全盘抛弃中国专制文化。胡适后来改全盘西化为“充分世界化”。胡秋原认为战争之失败,乃明清政府错误政策之后果,而姑息性心态的传统派、自卑心态的西化派、依附心态的俄化派皆可导致亡国,应超越三种门户开放政策,保持凌空独立的见解,找回中华民族创造文化之能力。居浩然认为全盘西化,应是专就近代西洋科学为基础的技术方面,着重“全盘科学化”和工业化。
台东直隶州知州为台湾正式建省,置台东直隶州之后的东台湾地方官名称。为台湾清治时期台湾今花莲县台东县两县之清辖区范围内最高地方长官,始设置于1888年,由台湾府南路抚民理番同知改设,官秩正五品。值得一提的是,近现代中国著名学者胡适之父胡传也担任该直隶州知州,今台湾台东市市内,仍有以其字号为纪念的铁花路。
徐志摩,原名章垿,表字槱森,小字又申,后改名志摩,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省海宁县人,中华民国著名的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一生。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与胡适、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于1923年创建新的文学团体:新月社。
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开始的一场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文化运动,包括白话运动、反孔非儒思潮、整理国故、引进各种西方思想,比如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等等。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陈独秀、胡适、蔡元培是主要发起人,吸引了许多当时的新式知识分子参加,他们开办杂志、报纸,组建社团,传播新思想,影响了很多青年学生,最后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
胡适纪念馆,为隶属于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之纪念馆,展馆位于中央研究院南港区院区内,纪念馆前有由棚架搭建而成的前廊,庭院中还有小池塘,重现胡适的故居。范围包括胡适于1958年至1962年间担任该院院长时的故居、陈列室及胡适公园。
中华民国笔会为国际笔会的分会之一,其前身为林语堂、胡适、徐志摩、蔡元培等人于1930年发起成立的国际笔会中国分会。1958年在台湾复会。
中西文化论战源于1962年2月1日,李敖在台湾《文星》杂志以《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一文掀起中西文化论战,与胡秋原、刘述先等人开始笔战,参加论战者,支持李敖的有居浩然、许登源、洪成完、何秀煌、陈鼓应等人,支持胡秋原的有徐复观、郑学稼、任卓宣、徐高阮等人。这个话题后来分成两个部分,一派讨论胡适究竟有多大的学问,由任卓宣、郑学稼与李敖对打,另一派讨论“全盘西化”的问题,由胡秋原、刘述先与李敖对阵。
胡传,原名守珊,表字铁花,号钝夫,大清安徽省徽州府绩溪县上庄村人,清朝官员,曾任台湾台南盐务提调、台东直隶州代理知州。其幼子为民国学界泰斗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