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是南美洲北美洲美洲大陆西端的众多山脉系统的统称,北起阿拉斯加,南到火地岛,绵延约15,000,是世界上最长的山系。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是太平洋板块和纳斯卡板块挤压北美洲和南美洲板块的产物,属中新生代褶皱带,也是环太平洋火山带的东半部。
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或白垩纪末灭绝事件,俗称“恐龙大灭绝”,旧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简称K-T事件、K-T灭绝、K-Pg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五次以及最近一次大规模物种生物集群灭绝,也是在一般人类认知范围内最著名的一次灭绝事件。本次大灭绝发生于6600万年前,中生代白垩纪与新生代古近纪之间,并导致当时地球上的大部分动物与植物消失,包含所有的恐龙、沧龙科、蛇颈龙目、翼龙目、菊石亚纲以及多种的植物,也都在这次事件中集体灭绝。哺乳动物与鸟演则存活下来,并辐射演化,成为新生代的优势动物。
更新世,亦称洪积世,时间自2,588,000年前到11,700年前,为地质时代中新生代第四纪的早期。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动、植物属种与现代相似。显著特征为气候变冷、有冰期与间冰期的明显交替。此时,欧洲发生过七次第四纪冰河时期:拜伯冰期、多瑙冰期、群智冰期、哈斯拉赫冰期、民德冰期、里斯冰期和玉木冰期。
中生代是显生宙的三个地质时代之一,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地质年代。中生代最早是由意大利地质学家Giovanni Arduino所发表,当时名为第二纪,以相对于现代的第三纪。在希腊文中,中生代意为“中间的”+“生物”。中生代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虫类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植食性动物又称食植动物,是解剖上和生理上适应以植物或藻类为主食的动物。虽常被俗称为 草食性动物 或 食草动物 ,但严格意义上这两个俗称特指主食为草本植物的动物,仅为植食性动物下属的一个分类,并不能涵盖所有植食性动物。特别是新生代以前根本没有草这种禾本科植物,把植食性恐龙称为“草食性恐龙”明显就是错误的。除食草动物外,植食性动物还包括食叶动物、食果动物、食谷动物等。
植食性动物又称食植动物,是解剖上和生理上适应以植物或藻类为主食的动物。虽常被俗称为 草食性动物 或 食草动物 ,但严格意义上这两个俗称特指主食为草本植物的动物,仅为植食性动物下属的一个分类,并不能涵盖所有植食性动物。特别是新生代以前根本没有草这种禾本科植物,把植食性恐龙称为“草食性恐龙”明显就是错误的。除食草动物外,植食性动物还包括食叶动物、食果动物、食谷动物等。
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或白垩纪末灭绝事件,俗称“恐龙大灭绝”,旧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简称K-T事件、K-T灭绝、K-Pg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五次以及最近一次大规模物种生物集群灭绝,也是在一般人类认知范围内最著名的一次灭绝事件。本次大灭绝发生于6600万年前,中生代白垩纪与新生代古近纪之间,并导致当时地球上的大部分动物与植物消失,包含所有的恐龙、沧龙科、蛇颈龙目、翼龙目、菊石亚纲以及多种的植物,也都在这次事件中集体灭绝。哺乳动物与鸟演则存活下来,并辐射演化,成为新生代的优势动物。
佩尼贝蒂科山脉是西班牙的山脉,属于贝蒂科山脉的一部分,长505公里、宽63公里,最高点海拔高度3,479米,山体在新生代由石灰岩组成。
白垩纪是地质年代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长达近8000万年,是显生宙的最长一个阶段。白垩纪因欧洲西部该年代的地层主要为白垩岩而得名。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约1亿4550万年前至6550万年前,发生在白垩纪末的灭绝事件,是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分界。
第四纪是新生代的一个纪,也是地质时代中的最新的一个纪,包括全新世和更新世两个世。第四纪前是新近纪。它从约260万年前开始,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