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泽文化,为中国的一种新石器文化类型,为母系氏社会向父系氏社会过渡阶段,距今约5300-6000年。1958年在青浦县赵巷镇泽村发现,1982年命名。它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与浙江宁绍平原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一起,成为长江下游太湖流域重要的史前文化阶段。
马桥文化,发现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江南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文化,被视为太湖流域的一个典型遗存,因此类遗存最早发现于上海马桥遗址中层,故1982年定名为马桥文化,与越国历史重叠,与百越相关。
凌家滩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中下游的巢湖地区,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地处裕溪河中段北岸,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遗址约5000多年前为一处大型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区内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人工建造的祭坛、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红烧土和积石圈等重要遗迹,出土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凌家滩文化被认为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马家浜文化为中国的一种新石器文化类型,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省嘉兴市马家浜。位于嘉兴市区西南7.5公里。
福州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当地的新石器文化。秦朝时期为闽中郡郡治,公元前202年,福州成为了闽越国首都冶城的所在地,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此开始。从晋朝的八姓入闽到晚唐的王潮、王审知兄弟开闽,福州在中原汉人移民潮的长期推动下逐渐繁荣起来,福州民系也逐渐形成。“福州”之名始于唐开元十三年的福州都督府。五代十国时期,福州升为长乐府成为了闽国的都城。到了宋代,福州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黄金时期,位列宋朝六大城市之一,也是宋朝科举文教的重地、儒学重镇,而福州的别称“榕城”就来源于宋代福州城内遍植榕树的景象。1276年南宋灭亡前夕,福州升为福安府一度成为南宋行都所在地。明代,福州的海外贸易复苏,福州作为重要海港,迎来了琉球和日本的商人和使者、早期的天主教传教士,也曾经历严重的倭寇,1645年福州升为天兴府号福京又成为了南明隆武帝的首都。清末,福州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随着1844年五口通商,以及之后洋务运动时期福建船政学堂等机构在此设立,福州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东南沿海文化教育的一大中心,也是基督教传教的重要地点。1933年到1934年福建事变时期,福州又成为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首都。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福州城。改革开放以后,福州经济发展迅速,同时福州也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华人海外移民最大的移出地之一。
斯塔赛沃文化是东南欧的新石器文化,其得名于位于塞尔维亚多瑙河北岸佛伊弗迪纳自治省的斯塔赛沃村。斯塔赛沃文化可追溯至公元前6200年到公元前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它起源于安纳托利亚和塞斯克洛地区。斯塔赛沃文化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农业和陶瓷技术传播到巴尔干半岛内陆。
新会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当地的新石器文化。公元222年,孙权在今司前镇河村附近为治所设平夷县,新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此开始。从南朝的冯业南渡新会到宋末的罗贵南迁,新会在中原汉人历次移民潮的长期推动下逐渐繁荣起来。“新会”之名始于东晋元熙二年。而新会的古称“冈州”就来源于唐代新会县为冈州州治所在。1279年南宋灭亡前夕,新会成为南宋最后的行都所在地。到了明代,新会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黄金时期,位列广东三大城市之一。清末,新会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随着1904年江门开埠,以及之后新宁铁路通车,新会成为四邑交通枢纽。1939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新会饱受战火摧残。1949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新会城。改革开放以后,新会经济发展迅速。
甘肃文化指公元前约3300年至青铜器时代开始前的一种中国新石器文化,分布于陕西省西部、甘肃省、青海省,由于该文化最著名的陶器出土于甘肃遗址出土,故名“甘肃文化”。
凌家滩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中下游的巢湖地区,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地处裕溪河中段北岸,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遗址约5000多年前为一处大型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区内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人工建造的祭坛、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红烧土和积石圈等重要遗迹,出土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凌家滩文化被认为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澎湖,古称“平湖”或“彭湖”。史前时期,有在澎湖海沟发现的澎湖原人,属于更新世中后期的直立人;粗绳纹陶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存在,证明澎湖至少在五千年前已有人类生活。连横在1920年所著《台湾通史》称:“澎湖之有居人,尤远在秦朝和汉朝之际,或曰楚灭越,越之子孙迁于闽,流落海上,或居于澎湖。”而史籍可考的最早历史史学家的看法不一,在隋朝代以前,并无任何文献资料可供参考,一些学者认为最早见于文献上的记载可能为《隋书·流求国传》记载的隋炀帝三次派兵伐“流求”。南宋理宗宝庆元年宗室赵汝适著“诸蕃志”中明确指出“泉有海岛曰彭湖,隶晋江县”。
元朝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曾记载:“琉求国在泉州之东,有岛曰澎湖。烟火相望,水行五日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