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太阳或假太阳是一个假想的天体,它每年和真太阳同时从春分点出发,在天赤道上从西向东匀速运行,这个速度相当于真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平均速度,最后和真太阳同时回到春分点。
清明,是汉字文化圈传统节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扫墓节、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等。另外,就祖先崇拜而言,除夕、清、中元节与盂兰盆节、重阳节四节也是中华传统节日里的“祭祖四大节”,每年阳历4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斗指乙,《https://zh.wikisource.org/wiki/月令七十二候集解|s: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因此,清明节总是落在国历4月4日或4月5日其中一天。《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由于清明节是根据节气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数与公历大致吻合的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民间传奇称,晋文公把寒食节的翌日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有些地区在农历三月初三的上巳有扫墓习俗,顺便踏青,故称上巳为小清明、古清明 。
巴哈伊历法是巴哈伊信仰的历法,又名巴迪历。它是一个平年包含365天,闰年包含366天的太阳历。每年包含19个月,而每月包含十九天,,再加上额外的一段时间的"闰日" 。 此种历法里的每年开始于春分,用巴哈伊纪年来记录,以西元1844年的3月21日为第一年的第一日。 从公元2020年3月21日到2021年3月21日是巴哈伊历法的第177年。现行巴哈伊历与格里历同步,这意味着在两种历法中,闰年的额外一天是同时发生的。
希伯来历又称犹太历是由犹太教创造的古老历法,也是以色列目前使用的国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每月以月相为准,但设置闰月,使每历年和太阳年周期一致。历日与历月认定和伊斯兰历一样,以日落为一日之始,新月初升为一月之始。以每年春分后的第一个新月为一年的开始,设置闰月方式和傣历与农历一样,采章岁,但闰月统一放到闰年的第五个月之后,第六个月之前,闰的是亚达月,是先闰而不是后闰,称为闰亚达月。
春一番是北日本和冲绳县除外的地域,在例年2月至3月中旬,立春和春分之间,当年初次吹的强南风。春一番的起风日气温会上升,翌日多会恢复寒冷,称作“寒之戻”。
春季是一年季节之第一季。按照公历,北半球的春季为3月、4月和5月;南半球的春季为9月、10月和11月。此外,在大中华地区的传统中,春季的开始是立春,春季的结束是立夏。在一些地区,如北美,春季被认为从春分开始,到夏至结束。
农历二月也称花月,为农历一年第二个月份,建卯之月,仲春,十二律中夹钟,以春分为中气。
清明,是汉字文化圈传统节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汉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扫墓节、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等。另外,就祖先崇拜而言,除夕、清、中元节与盂兰盆节、重阳节四节也是中华传统节日里的“祭祖四大节”,每年阳历4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开始,斗指乙,《https://zh.wikisource.org/wiki/月令七十二候集解|s: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因此,清明节总是落在国历4月4日或4月5日其中一天。《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由于清明节是根据节气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数与公历大致吻合的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民间传奇称,晋文公把寒食节的翌日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有些地区在农历三月初三的上巳有扫墓习俗,顺便踏青,故称上巳为小清明、古清明 。
和历是日本传统历法,历史上,日本一直使用华夏历法,并随中国中原朝廷改换历书,曾先后使用刘宋之元嘉历、唐朝之麟德历、大衍历、五纪历及宣明历。但在明朝灭亡之后,日本开始使用日本本土编写的贞享历、宝历历、宽政历及天保历。明治维新时的1873年日本政府废除天保历改用格里历,并把各传统节日的官方日期改为格里历,但民间占卜、算命和春分上坟仍依照天保历;同时,虽然明治维新后官方不再使用旧历,但民间习俗上仍保留从中国传入的干支纪年,每一年的干支纪年起始以格里历为准。此外,阴阳合历中的节气本来就属阳历部分,因此仍旧保留,春分、夏至、秋分都是按照传统规则计算的法定假日,其西历日期在不同年份会有数日浮动。
扫墓,是指到先人墓前打扫环境、祭拜与敬礼,闽南人称扫墓、挂纸、探墓厝,如有携带三牲等供品,才称作“培墓”。客家人则呼为挂纸、福州民系云为硩纸或轧纸、广东人言为拜山、行青。扫墓是维护、修整祖先坟墓及其环境的祭祖活动,用意在慎终追远、思念祖先,同时亦能联络族人,有子孙团聚的意味。中国最早的春祭在寒食节,后来改为在清明节,现在北方部分地区仍然在寒食节祭祖,部分地区亦有在春节、元宵、春分、上巳、秋分、重阳和冬至扫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