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编辑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业历法历注。
1
相关
芒种,是节气之一,落在6月6日前后,斗指丙,太阳到达黄经75度。芒种一词之意,是黄河流域地区在此时稻子已结实成“种”,而结实的稻子榖粒上长出了细芒。芒种也是农作物种植时间的分界点。到了此时,华南地区的梅雨季节即将结束,转变为午后雷阵雨。天气也会逐渐转为干热,使得不适合夏日栽种的农作物的生长率、存活率相对降低。而长江中下游以及日本南部地区则在此时进入梅雨季节。而太阳也在芒种当天直射港澳地区。
圭表是中国古代根据太阳影长度变化测定季节、划分四季和推算历法的工具。圭表由“圭”和“表”组成,表是一根垂直立于地面的杆或柱;圭是一根平贴地面而垂直于立杆或立柱的水平标尺,指向正北。正午,“表”的日影落在“圭”的刻度上,根据表影的长度可以测定节气,推算历法等。比如可以通过测量两次正午时表影长度最长时刻的时间间隔,确定一年的长度。通过测量正午表影长度确定冬至、夏至,进而推算回归年长度。
处暑,是节气之一,在8月23日前后,斗指申,太阳到达黄经150°。
时间知觉是心理学、认知语言学和神经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称为时间感。它指人在不使用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这种感知来源于内部或者外部,外部感知可来源于昼夜长短、节气、太阳高度等等。内部感知可来源于我们的心跳、呼吸等等。在实验心理学中,有“复制刺激”的实验。即给被试一个刺激,灯光或是声音,刺激出现的时间不等,被试接受刺激后,以被试所感觉的刺激出现时间复制这个刺激。实验证明,被试在刺激出现3秒的情况下复制比较准确。
九降风是一种台湾的气候现象,特指东北季风期间,加上受到柯氏力影响的地球表面风向分布作用,约在每年阴历九月下旬,节气约值霜降之时,由北方吹来的季风特别强烈之现象。
雨水,是节气中第二个节气,指太阳到达黄经330°时,在公历每年2月18日-20日之间,斗指寅,表示雨水的增多。
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每年九月底,斗指戌,视太阳到达黄经210°时为霜降,节已入深秋,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来说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能感受到变凉与寒意,夏季的酷暑已然全消,沿海地区台风季节也跟着结束。
小寒,是节气中第二十三个节气,每年在1月5-7日之间,斗指癸,太阳位于黄经285°。对于中国而言,这时正值“三九”前后,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据中国大陆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
春分节气之一,为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公历日期约略落于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的日子,斗指卯,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