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夷家世以儒学著称,为地方显族。年轻时恬泊好学,操尚贞素,博览经籍及各家学说。对历算农医均有研究。中年时隐居汝颍之间,十载足不出门,四十岁后,始回故乡,闭门教授经学,门徒达千人之多。晋惠帝时,三次荐为孝廉,州郡辟为别驾;晋怀帝永嘉元年征拜博士、太傅,他都不应命。丞相司马睿特立儒林祭酒委任他,仍以得病推辞。晋元帝时,任国子祭酒。皇太子司马绍三次至其宅第,执经问义;国有大政,常就第咨询。著有《幽求子》二十篇行于世。太宁元年病卒,谥贞子。
八姓入闽,是中国西晋晋怀帝永嘉时期,中原地区人民为躲避战乱定居今福建省,主要有林姓、陈姓、黄姓、郑姓、詹姓、丘姓、何姓、胡姓八姓,其中有极少一部分定居在福建沿海,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后又有多数人因遵循东晋政令由闽地迁往江浙赣地区。
阮瞻清虚寡欲,善于清言。读书不求研读,默识其要,遇理而辩,言辞不足而主旨有余。阮瞻坚持无鬼论,没人能辩倒他,自称其中道理足以辩正幽明。善弹琴,有求之人,不问贵贱长幼都为他们弹奏。司徒王戎问圣人贵名教与老庄明自然,有什么异同,他回答:“将无同。”王戎感叹良久,命人征辟他为官,时人称他为“三语掾”。东海王司马越以阮瞻为记室参军。晋怀帝永嘉年间,为太子舍人。西晋末年病卒,时年三十岁。
衣冠南渡,指晋朝时中原政权和文明首次大规模南迁,由黄河流域迁至长江流域。八王之乱后,晋怀帝、晋愍帝时期之中原地区仍战争不断,内徙的周边部族相继建立政权,威胁到西晋政权,最终匈奴攻破中央朝廷,即“永嘉之祸”。晋建武年间,司马睿率中原汉族士族臣民从西晋京师洛阳南逃。王导依赖南渡的北方士族,团结江东豪强,协助晋元帝重建朝廷,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晋室渡长江后,定都江东建康,史称东晋,也是古代中国正统皇朝首次由中原迁都至江南,亦是继孙吴后在江南建立的第二个汉人建立的偏安皇朝,连同南朝四个皇朝,合称六朝。
汉昭武帝刘聪,表字玄明,新兴匈奴人。十六国时汉赵国君。汉光文帝刘渊第四子,母张夫人。刘聪学习汉人典籍,深受汉化。执政时期先后派兵攻破洛阳和长安,俘虏并杀害晋怀帝及晋愍帝,覆灭西晋政权并拓展大片疆土。政治上创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但同时大行杀戮,又宠信宦官和靳准等人,甚至在在位晚期疏于朝政,只顾情色享乐。其执政末期甚至出现“三并立”的情况。
弘农公主嫁给了傅祗的儿子傅宣,永嘉之乱后,晋怀帝被前赵俘虏,傅祗于河阴建行台,派傅宣、弘农公主与尚书令和郁向方镇长官征集义军营救怀帝。不久傅祗、傅宣病死,公主史书没有交代结果。《艺文类聚 卷十六》称贾南风有两女:弘农郡公主司马宣华、哀献皇女司马女彦。临海公主一说为羊献容皇后所生,弘农郡公主司马宣华应是河东公主或始平公主。
司马颖,字章度,司州河内郡温县人。是西晋八王之乱中其中一王,晋武帝第十九子、晋惠帝及楚王司马玮之弟、晋怀帝之兄、晋愍帝之叔父。
永嘉之乱,或称永嘉之祸,是发生在西晋永嘉五年五胡乱华尾声,匈奴击败西晋京师洛阳的守军,大肆抢掠杀戮,更俘掳晋怀帝等王公大臣。及后西晋于316年灭亡。公元648年成书的《晋书》卷102〈刘聪载记〉载“三万余人”被杀,现代学者一般引用此数据。
丁绍,字叔伦,晋朝谯国人。曾任广平太守。永兴初年,东海王司马越的弟弟司马模镇守邺城,结果被成都王司马颖原来的部下公师籓、楼权、郝昌等包围,丁绍率众来救,司马模成功解围。司马模为了感谢丁绍,亲自为其树碑。后丁绍升迁为徐州刺史,还没上任,又转荆州刺史。来到许昌时,被司马模挽留,又转为冀州刺史。到任后,率领州兵讨伐汲桑有功,被加封宁北将军、假节、监冀州诸军事。永嘉三年,丁绍突发疾病去世。晋怀帝追赠其车骑将军。
汉昭武帝刘聪,表字玄明,新兴匈奴人。十六国时汉赵国君。汉光文帝刘渊第四子,母张夫人。刘聪学习汉人典籍,深受汉化。执政时期先后派兵攻破洛阳和长安,俘虏并杀害晋怀帝及晋愍帝,覆灭西晋政权并拓展大片疆土。政治上创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但同时大行杀戮,又宠信宦官和靳准等人,甚至在在位晚期疏于朝政,只顾情色享乐。其执政末期甚至出现“三并立”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