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提摩太 编辑
李提摩太,原名提摩太·理查德,字菩岳 ,英国传教士。属于大英浸信会。这一教会中国先后开辟了三个传教区:山东山西陕西
5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强学会,清朝末期一个政治团体,现代政党的雏形。1895年中国惨败甲午战争之后,朝廷内外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痛思中国失败之教训,寻求中国转弱为强的途径。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在北京北京安徽会馆创办《万国公报》,成为强学会组织的发端。该报因与上海基督教广学会的一个刊物同名,后改为《中外纪闻》,刊登海外新闻,时评政论和有关公文,以“渐知新法”为宗旨,“遍送士夫党人”。同时请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在达智桥胡同河南会馆或后孙公园胡同安徽会馆定期召集集会,演讲与讨论。11月中旬正式成立强学会,又称强学书局,或译书局。康有为作《强学会叙》,陈炽为提调,梁启超为书记员,入会者众多。参加学会的除维新派、帝党外,还有一些开明人士、洋务派、传教士等。 袁世凯、张之洞、徐世昌等都列名参加,并出资赞助。李鸿藻、翁同龢等也予支持。李鸿章也愿捐银2千两入会,因签订《马关条约》名声不好,遭到拒绝。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等也加入强学会。
中外纪闻》,康有为主办。光绪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创刊于北京。双日刊,由梁启超、麦孟华等编辑。报纸原名《万国公报》,后根据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建议,为了与广学会的机关报《万国公报》相区别,改名为《中外纪闻》,十一月初一日正式出版,以梁启超、汪大燮为主笔。该刊以编译西电西报和刊载上谕奏章为主要内容。随《邸报》附着在京官员,每刊约二、三千份。十二月初六日与北京强学会同时被清廷查封,前后发行仅月余,共出版18期。
经正女塾,中国第一所中国人投资兴办的女子学校,由梁启超不缠足会发起,经禀南洋大臣刘坤一获准,成立于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二日,位于上海斜桥南桂墅里,初名桂墅里女学会书塾,由经元善、谭嗣同、邝廷式、张骞、赵凤昌、沈敦和、周舜卿、施子英、朱幼鸿、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美国人传教士林乐和等57多人捐资促成。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任总理,沈和卿任提调,负责日常事务,严信厚、郑观应、康广仁、梁启超、陈季同等任校外董事。戊戌变法失败后,经元善遭通缉流亡,该校于1900年秋停办。
韦廉臣是一名苏格兰来华传教士,最初由伦敦会派遣来华,以学术研究、翻译工作和创建广学会著称。他是李提摩太的前任。
强学会,清朝末期一个政治团体,现代政党的雏形。1895年中国惨败甲午战争之后,朝廷内外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痛思中国失败之教训,寻求中国转弱为强的途径。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在北京北京安徽会馆创办《万国公报》,成为强学会组织的发端。该报因与上海基督教广学会的一个刊物同名,后改为《中外纪闻》,刊登海外新闻,时评政论和有关公文,以“渐知新法”为宗旨,“遍送士夫党人”。同时请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在达智桥胡同河南会馆或后孙公园胡同安徽会馆定期召集集会,演讲与讨论。11月中旬正式成立强学会,又称强学书局,或译书局。康有为作《强学会叙》,陈炽为提调,梁启超为书记员,入会者众多。参加学会的除维新派、帝党外,还有一些开明人士、洋务派、传教士等。 袁世凯、张之洞、徐世昌等都列名参加,并出资赞助。李鸿藻、翁同龢等也予支持。李鸿章也愿捐银2千两入会,因签订《马关条约》名声不好,遭到拒绝。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等也加入强学会。
强学会,清朝末期一个政治团体,现代政党的雏形。1895年中国惨败甲午战争之后,朝廷内外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痛思中国失败之教训,寻求中国转弱为强的途径。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在北京北京安徽会馆创办《万国公报》,成为强学会组织的发端。该报因与上海基督教广学会的一个刊物同名,后改为《中外纪闻》,刊登海外新闻,时评政论和有关公文,以“渐知新法”为宗旨,“遍送士夫党人”。同时请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在达智桥胡同河南会馆或后孙公园胡同安徽会馆定期召集集会,演讲与讨论。11月中旬正式成立强学会,又称强学书局,或译书局。康有为作《强学会叙》,陈炽为提调,梁启超为书记员,入会者众多。参加学会的除维新派、帝党外,还有一些开明人士、洋务派、传教士等。 袁世凯、张之洞、徐世昌等都列名参加,并出资赞助。李鸿藻、翁同龢等也予支持。李鸿章也愿捐银2千两入会,因签订《马关条约》名声不好,遭到拒绝。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等也加入强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