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 编辑
杨振宁,男,安徽合肥人,中国理论物理学家,研究领域有统计力学粒子物理学。他曾于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念本科、硕士,后赴美念博士。他与同是华裔物理学家的李政道于1956年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华人诺贝尔奖得主列表之一,他也是目前唯二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公民。
1
相关
杜聿明,表字光亭,陕西省米脂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百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取得昆仑关大捷。曾因错误决策,在缅甸导致远征军过半死于野人山撤退。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于安徽省萧县张老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俘。1959年12月4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赦释放。1981年,病逝于北京。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是他的女婿。
吴-杨磁单极子是杨-米尔斯场方程的第一个解,由吴大峻和杨振宁于1968年给出,描述的是点磁单极子,相互作用势与二者之间距离成反比。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简称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19年的南开大学物理系,是南开大学理科建立最早的系之一。物理学家吴大猷教授曾在该系执教,诺贝尔奖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是该系的名誉教授。
国家理论科学研究中心 ,在包括杨振宁与丘成桐等多位学者建议下,由中华民国科技部于1997年8月1日在国立清华大学内设立。主旨在于提升理论科学的研究,主要划分为数学组及物理组。
吴大猷,笔名洪道、学立,中华民国物理学家、教育家,广东省肇庆府治高要县人,生于番禺县,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第6任院长。有“中国物理学之父”之称.1929年,吴大猷毕业于南开大学,获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乙种研究补助金,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习,1933年得文学硕士,翌年获哲学博士。杨振宁和李政道是他的学生。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简称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19年的南开大学物理系,是南开大学理科建立最早的系之一。物理学家吴大猷教授曾在该系执教,诺贝尔奖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是该系的名誉教授。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简称南开大学物理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19年的南开大学物理系,是南开大学理科建立最早的系之一。物理学家吴大猷教授曾在该系执教,诺贝尔奖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是该系的名誉教授。
宇称不守恒原理,又称P破坏或P不守恒,是当代物理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理,由物理学家李政道与杨振宁于1956年提出。相对于宇称守恒在弱相互作用中不成立而推论宇称守恒不成立。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杨振宁和李政道,理由是“他们对所谓的宇称不守恒的敏锐地研究,该定律导致了有关基本粒子的许多重大发现”。评审委员会于1957年10月31日宣布获奖者。他们是首个具有中国国籍的诺贝尔奖得主,因此引发了海峡两岸的重视。
宇称不守恒原理,又称P破坏或P不守恒,是当代物理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理,由物理学家李政道与杨振宁于1956年提出。相对于宇称守恒在弱相互作用中不成立而推论宇称守恒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