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研究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一家科学研究中心,该机构的研究方向为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天文物理与天体物理、暗物质、暗能量、衍生物理和量子基础科学。2016年11月28日,该研究所成立于上海交大。2017年,弗朗克·维尔切克担任所长,2018年,李政道担任名誉所长。2021年12月,位于浦东新区张江的李政道研究所实验新楼投入使用。
吴大猷,笔名洪道、学立,中华民国物理学家、教育家,广东省肇庆府治高要县人,生于番禺县,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第6任院长。有“中国物理学之父”之称.1929年,吴大猷毕业于南开大学,获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乙种研究补助金,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习,1933年得文学硕士,翌年获哲学博士。杨振宁和李政道是他的学生。
宇称不守恒原理,又称P破坏或P不守恒,是当代物理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理,由物理学家李政道与杨振宁于1956年提出。相对于宇称守恒在弱相互作用中不成立而推论宇称守恒不成立。
杨振宁,男,安徽合肥人,中国理论物理学家,研究领域有统计力学、粒子物理学。他曾于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念本科、硕士,后赴美念博士。他与同是华裔物理学家的李政道于1956年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华人诺贝尔奖得主列表之一,他也是目前唯二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公民。
束星北,江苏扬州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致力于科学教育与研究,后半生因政治运动冲击,被打为“束星北反革命集团头目”,无法进行正常的科学研究十余年。其学生包括李政道、程开甲、吴健雄等著名科学家,与王淦昌为好友。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杨振宁和李政道,理由是“他们对所谓的宇称不守恒的敏锐地研究,该定律导致了有关基本粒子的许多重大发现”。评审委员会于1957年10月31日宣布获奖者。他们是首个具有中国国籍的诺贝尔奖得主,因此引发了海峡两岸的重视。
《华人物理学刊》,原中文译名《中国物理学刊》、《中华民国物理学刊》,是一份由台湾物理学会出版的物理学学术期刊,由戴运轨于1963年创办。自创刊至1975年,每年出两刊。1976年至1987年,每年出四刊。1989年后改为双月刊。中央研究院胡进锟担任执行主编。此刊的顾问为六名曾获诺贝尔奖的华人:朱棣文、李政道、李远哲、丁肇中、崔琦、杨振宁。
在统计力学和统计场论中,杨李定理说:有些铁磁性配分函数的零点都是虚数。该定理是以杨振宁和李政道命名的。【T. D. Lee and C. N. Yang 、】
少年班是针对早慧少年的一种特殊教育模式。中国大陆的少年班始于1978年,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的建议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少年班。邓小平支持少年班的开办。
少年班是针对早慧少年的一种特殊教育模式。1978年,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的建议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少年班,邓小平支持少年班的开办。
每年招收新生4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