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引擎又名压燃式发动机,是内燃机的一种。其主要特征为使用均质压燃,而毋须另外提供点火。柴油引擎使用的原理称为狄塞尔循环,为德国工程师鲁道夫·狄塞尔在1892年所发明。目前大部分的柴油引擎使用的燃料为柴油,但狄塞尔的发明原意是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燃料。事实上,他在1900年的世界博览会上展示他的发明时,使用的燃料是花生油。
14
ND1型柴油机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运输使用的柴油机车车型之一,也是中国铁路中国柴油机车列表的起点。该型机车于1958年至1959年从14台匈牙利进口,由冈茨公司和马瓦格机车厂制造,是一款Bo-Bo机车轴式的600马力电力传动柴油机车,主要用于调车机车以及小运转作业,机车装用一台冈茨-詹德拉西克柴油机四冲程循环柴油机。
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动能。一般的实现方式为,燃料与空气混合燃烧,产生热能,气体受热膨胀,透过机械装置转化为机械能对外做功。内燃机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车辆、船舶、飞机、火箭等的引擎基本都是内燃机,其最常见的例子即为车用汽油机与柴油机。
东风型柴油机车,原称巨龙型、ND型柴油机车,是中国铁路使用的柴油机车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代电传动柴油机车的代表车型。东风型柴油机车是由大连机车车辆于1958年试制、经改进设计后于1964年投入批量生产的干线货运柴油机车,机车以仿制苏联的10L207E型二冲程柴油机为动力装置,标定装车功率为1800马力。1972年,大连机车车辆厂通过改变机车的牵引齿轮传动比,使机车构造速度由100公里/小时提高到120公里/小时,并开始批量生产这种用于干线客运的东风3型柴油机车。除了大连机车车辆厂外,南车戚墅堰机车、南车成都机车车辆、大同电力机车也曾经生产过东风型或东风3型机车,总产量超过930台。从1960年代至1980年代,东风型柴油机车曾经是中国铁路内燃牵引动力的主力之一,被广泛运用于中国西北地区戈壁荒漠、中国东北地区大兴安岭等干旱缺水地区,以及线路坡度大、长隧道较多的中国西南地区。除此之外,大连机车车辆厂于1969年亦试制了一台3000马力的东风增型机车,采用二级增压的10L207EZ型柴油机作为动力装置,但没有投入批量生产。
三机一泵分别指柴油机、拖拉机、电动机及水泵等机械,是中国文革期间高中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之一。由于文革期间社会人士对实用主义的重视,教学的理念偏重实践性质,教育界遂把当时普遍应用于工业及农业的机械技术纳入于理科课程之中,为当时的知识青年毕业后上山下乡运动打好基础。
V-2系列柴油机是由苏联马雷舍夫工厂研制的四冲程、V12发动机、V型引擎、直接喷射、水冷式柴油机,这也是苏联最著名的坦克用柴油机,该系列的各种改型被广泛用于T-34坦克、T-44坦克、IS-2重型坦克、IS-3重型战车、T-54/55系列主战坦克、T-54/55系列主战坦克、T-62主战坦克、IS-4、T-10坦克坦克。
东风2型柴油机车,原称ND2型柴油机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运输的柴油机车车型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代电传动柴油机车的代表车型之一,与东风型柴油机车、东风型柴油机车机车通称为“老东风”。东风2型柴油机车是由中车戚墅堰机车于1964年研制成功的调车机车,装用一台1,080马力的6L207E型两冲程循环柴油机,适用于大型枢纽车站、编组场的调车作业、区间的小运转作业任务,是中国铁路牵引动力内燃化初期的主型调车机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和中车成都机车车辆于1964年至1986年间共生产了148台该型机车。除此之外,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于1967年亦试制了一台1,800马力的东风2增型机车,采用涡轮增压器的6L207EZ型柴油机作为动力装置,但没有投入批量生产。
ND1型柴油机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运输使用的柴油机车车型之一,也是中国铁路中国柴油机车列表的起点。该型机车于1958年至1959年从14台匈牙利进口,由冈茨公司和马瓦格机车厂制造,是一款Bo-Bo机车轴式的600马力电力传动柴油机车,主要用于调车机车以及小运转作业,机车装用一台冈茨-詹德拉西克柴油机四冲程循环柴油机。
全柴联合动力方式是一种船舶推进系统,使用两台柴油机为一根螺旋桨传动轴提供动力。通过齿轮传动和离合器,该系统可以单独使用一台发动机或使用两台发动机一起驱动。
全柴交替动力方式是一种船舶推进系统,使用两台不同功率的柴油机分别为一根螺旋桨传动轴提供动力。正常情况下使用低功率的柴油机负责巡航,高速行驶时则切换到高功率的柴油机。
尖山发电厂,是台湾的一座火力发电厂,位于澎湖县湖西乡,由台湾电力公司经营管理,是目前澎湖本岛唯一一座火力发电厂,也是台电公司装置容量最大的柴油机发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