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 编辑
楚国,又称荆国、荆楚,起源于商朝,周朝诸侯国。楚国是东周时期的强国,在春秋时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楚国后来亦是战国七雄之一。楚国国君芈姓熊姓氏,最早兴起于丹江丹水淅水交汇的老城镇一带。战国时期中期楚国到达全盛,极盛时期疆域西起大巴山,东到大海,北至淮河汜水河,南达南岭
1
相关
冠军表示军功卓越胜于其他的人。也是古代将军的名号。冠军一词源于中国秦朝末年,各国起事,楚国大将宋义获楚义帝封为上将军,又名“卿子冠军”。冠军从此成为了大将军的代名词,意思是所有将领当中的第一人。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太傅,东汉长期设立。汉初各藩王国置太傅,七国之乱后改太傅为傅,刘备自立汉中王时,复用汉初制度任命许靖为太傅。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布币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的铲子形货币,主要流行于东周京畿和三晋一带,燕国、楚国也有铸造。布币源于青铜农具,进而由金属商品货币演变为中国最早的铸币,在秦朝统一货币后遭废除,新莽时期又短暂铸造。
中国统一,属于国家统一诉求的一种,构建统一的华人国家,实现大一统的主张。这里的中国是地理意义上的中国,然而对于中国的范围、统一的方式等,在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则有不同的见解。中国统一始于秦灭六国,秦国用15年的时间先后消灭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田齐六国,结束中国自春秋时期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此后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等王朝也曾实现了中国统一。历史上中国政权的统一,多数是北方政权统一南方政权。
宋玉,表字子渊,战国后期楚国辞赋作家,鄢城人。其艺术成就很高,为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楚辞作家,后世常将两人合称为“屈宋”。与潘岳、卫玠、高长恭有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称。
闽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历史上的一个国家,都城位于东冶。在中国战国时期,越国被楚国所灭,于越人外迁至闽中地区,与当地的百越土著“古闽人”所共同建立的一个国家,主体部族为当时的闽部落和于越部落,后世人便将融合了越国文化并承袭了越国衣钵的古闽人称为闽越人,存在的时间大致上在公元前333年至公元前111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202年之后的六、七十年之间,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中国东南方势力最强的国家,闽越王无诸定都于东冶,后东越王余善在城村所建的王城,也是当时东南一带规模最大的城市。
南窑庄窖藏,又称南窑庄金器窖藏,是指1982年2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公社马湖大队南窑庄东南出土的一处文物窖藏,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该窖藏发现时距地表深1.4米,窖穴下部周壁直径约2米,残深0.6米。窖内藏有1件青铜壶,壶口盖有1件金兽,壶上罩有1件倒扣的铜盆,壶内盛放有11块金版和25块金饼。窖藏文物包括战国时期楚国文物及西汉汉武帝时期文物,应为西汉前期埋藏。
申包胥,芈姓,申氏,名包胥,一作勃苏,又称“王孙包胥”、“棼冒勃苏”,春秋时期楚国大夫,是楚王楚蚡冒的后代。相关事件有“申包胥哭秦庭”。
楚文化是西周时期在楚国形成的,以长江中游流域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楚国被认为蛮夷,但吸收华夏文化,以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结合蛮夷与中原文化而发展。现今的湖北为楚文化发源地和湖南北部为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区;湖南大部和江西是春秋中期以后楚文化的发展地区;江苏、浙江和安徽北部为晚期楚文化的中心;另外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的部分地区和韩国也受到了楚文化影响。与楚文化相对应的有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包括楚文化在内共同组成了后世中国文化的主体——汉文化。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人,主要战绩: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国和赵国;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后,接着率领平楚大军南下平定百越。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其曾孙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