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 编辑
段祺瑞,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六安人,祖籍江西饶州,为中华民国政治家,曾出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参谋总长、边防督办、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等,1916至1920年掌握实权。在位期间,反对帝制总统制,提倡责任内阁制,主张武力中国统一,迫使外蒙古撤治。下野后隐居天津和上海,1936年病逝。著有《正道居集》。
1
相关
张勋复辟,是指张勋与其旧长官宗社党党人铁良等清朝遗民一手策划,率领定武军于民国纪年六年7月1日拥护时年12岁的逊位皇帝溥仪在北京市复辟的政变,张勋所部的定武军,人称定武军,故称辫军复辟。因发生在丁巳年,又称为丁巳复辟,前后历时仅十二天,被段祺瑞讨伐而失败,张勋流亡天津市。该复辟政权所控制的范围仅有北京城,且仅有十几天的时间,因此一般仅将其作为民国史中北洋军阀混战的一部分看待,不计入清朝历史。
张勋复辟,是指张勋与其旧长官宗社党党人铁良等清朝遗民一手策划,率领定武军于民国纪年六年7月1日拥护时年12岁的逊位皇帝溥仪在北京市复辟的政变,张勋所部的定武军,人称定武军,故称辫军复辟。因发生在丁巳年,又称为丁巳复辟,前后历时仅十二天,被段祺瑞讨伐而失败,张勋流亡天津市。该复辟政权所控制的范围仅有北京城,且仅有十几天的时间,因此一般仅将其作为民国史中北洋军阀混战的一部分看待,不计入清朝历史。
康有为,清末维新变法派主要发起者,原名祖诒,表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生、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镇苏村人,人称康南海,光绪廿一年进士,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通缉而出逃。1912年宣统退位后,康有为继续反对共和,1917年曾与张勋合作,发动兵变,拥立宣统帝,是为张勋复辟,但十二日之内就被段祺瑞讨平。1927年在一场宴会后病逝。
1913年4月8日至1925年4月24日间存在的中华民国国会,是指中华民国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民国二年4月8日正式于北京成立的立法机关,由参议院与众议院共同构成,主要依据《临时约法》执行议会权力。此外,第一届国会还负责起草宪法。由于政治原因,中华民国国会作为法统,多次解散和重新召集。最终在直皖战争后,段祺瑞于1925年4月24日声明废弃法统,宣告终止,长达13年的初年国会结束。
冯国璋,表字华甫,直隶省河间府河间县人,民国北京政府军上将军,中华民国副总统、中华民国大总统,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
护法战争,又称护法运动、护法之役,是由孙中山领导反对段祺瑞主导的北洋政府,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恢复中华民国初年国会,在番禺县建立护法军政府的行动。一般以广州护法军政府成立之日1917年7月17日为护法运动的起始点,战争在1917年10月在湖南展开。在中国国民党历史中,亦称为“三次革命”。
皖系是北洋军阀的派系之一,主要人物是段祺瑞、徐树铮、卢永祥、吴光新、曾宗鉴、倪嗣冲、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等。皖系领袖段祺瑞原籍安徽,皖系故以此得名。段祺瑞一度曾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控制中央政府。皖系一直受到大日本帝国势力的支持。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皖系被直系军队击败,北京中央政府遂被直系控制。
天津武备学堂,又名北洋武备学堂、陆军武备学堂,位于天津大直沽街道,是光绪十一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兴办洋务运动中创设,意在通过新式教育培养新式陆军军官等新型军事人才,是中国第一所开展近代军事教育陆军学堂。天津武备学堂成立后,清廷更是向各省推广天津武备学堂成功的经验,各地纷纷兴起了新式陆军学校,且这些学校的办学方针、学校体制、教学内容甚至校名均参照其作法。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时,天津武备学堂被焚毁。天津武备学堂存在的十五年间,毕业学生多数成为各省新军骨干,其中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等成为北洋军阀首领。
傅良佐,字清节,湖南省乾州厅人,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他是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