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官话 编辑
江淮官话,又称宁白、下江官话、下江话、江淮话、江北话、淮语,南方官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淮话在词汇、音韵、语法等方面与北方官话相比都具有较大差异,最大特色就是江淮官话完全保留了入声系统,其他官话几乎完全失去入声。
1
相关
齐鲁文化,又称海岱文化,是指以今中国山东省为中心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齐鲁文化区以泰沂山脉为中心,其范围大致包括今日的山东省京杭大运河以东地区、江苏省北部、辽东半岛,基本上与胶辽官话区以及山东省内的冀鲁官话区相符,向西以大运河与中原文化为界,向南与江淮官话区的江淮文化相邻。齐鲁文化可细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
江淮文化是指以今江苏省、安徽省中部为中心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其间居民被称为江淮民系,是使用江淮官话的汉族民系之一,主要分布于江苏省中部、东北部、西南部;安徽省中部、东南部部分地区;湖北省东部;浙江、江西局部地区。人口大约7000万。由于在中国历史上的南北对峙时期,江淮地区一直是军事争夺的重点,江淮民系具有典型的“南蛮北侉”居中心态。在文化上,江淮文化既不属于典型的北方文化、也不属于南方文化,而是一种南北混合的文化类型。江淮官话亦同时具有来自吴语、赣语、中原官话等多种方言的外源性层次。
宣州片即宣州吴语,在安徽东南部的芜湖、铜陵、池州、黄山市黄山区北部,江苏西南部的高淳及浙江西北部部分地区使用。宣州片为吴语之方言片,又称西部吴语、宣州话,因使用区域位于吴语区内西部、以原宣州辖地为中心而得名。宣州吴语受到了江淮官话的严重渗透,使用区域日渐萎缩。
富阳话是吴语方言的一种,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自称“富阳说话”。今富阳区境内的方言十分复杂,除了江淮官话、平阳话等因为外来移民形成的方言岛外,本地的吴语方言:原新登县境内基本通行新登话;从原杭县划入富阳的部分,包括银湖街道交界岭以北地区、东洲街道东洲沙官路以东的民联、紫铜二村,说的是苕溪小片的老杭县话;而老富阳县境内除了狭义的富阳方言外,渔山、大源和常绿部分地区的方言接近萧山话,常绿大部分地区和大源史家村方言接近诸暨话,银湖街道导岭一带因为靠近余杭,方言接近苕溪小片的老余杭中泰乡一带的方言。本条目中未经说明,指的一般是狭义的“富阳方言”。
富阳方言存在较大的内部差异,通话程度因人而异,对富阳街上尤其是年轻人而言,富阳南部方言往往比较难懂。
铜泾小片,亦称宣州小片、老宣州话,吴语宣州片的主要代表方言,又称西部吴语,因使用区域位于吴语区内西部、以原宣州府辖地为中心而得名,代表性语言为泾县茂林话。在安徽东南部的芜湖、铜陵、池州、黄山,江苏西南部的高淳及浙江西北部部分地区使用。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在宣州吴语区当地人一般对外使用江淮官话,宣州吴语只在家庭内部使用,且区内遍布江淮官话移民方言岛,宣州吴语受到了江淮官话的严重渗透,使用区域日渐萎缩,方言现状堪忧。
合肥话江淮官话洪巢片中的一种方言,主要使用于合肥市辖区、肥东县、肥西县以及长丰县南部的三十头、双墩、岗集等乡镇。
南京话是江淮官话的一种方言。现代南京话主要通行于南京市主城9区、溧水区北部、句容市和马鞍山市部分地区。南京官话曾长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明代及清代末期之前中国的官方标准语一直是南京官话。南京官话有入声、分尖团、平翘音,几百年来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所传授、使用的汉语也是南京官话。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所流行的是以南京官话为标准的汉语,中华民国初年西方传教士主持的“华语正音会”,也以南京音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