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若望 编辑
汤若望,表字道未,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人,罗马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神父、学者、传教士,明末清初时来华传教47年,官至一品,一生没有再回到家乡。为纪念他,北京和科隆成为友好城市。
2
相关
坤舆格致》由李天经主持,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与杨之华、黄宏宪等一起合作翻译而成,全书共有四卷。原著是德国矿冶学家格奥尔格·阿格里科拉于1550年撰写的拉丁文巨著《论矿冶》,论述了当时欧洲矿藏的开采和冶炼的技术。《论矿冶》共分十二卷,由拉丁文写成。
寒食节亦称禁火节、禁烟节、冷节、百五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清初汤若望《时宪历》订定后,清明与冬至之间的间隔缩短,为了维持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日的风俗,民间将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一日之前。现代24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清明节就在寒食节次日。
远镜说》是明朝的一本天文书籍,由天文学家李祖白和传教士汤若望写成,主要将伽利略的文章翻译后收集而成,其中介绍望远镜、近视及远视眼镜的相关原理,是中国最早出版,介绍西方光学理论和望远镜技术的书籍。
《坤舆格致》由李天经主持,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与杨之华、黄宏宪等一起合作翻译而成,全书共有四卷。原著是德国矿冶学家格奥尔格·阿格里科拉于1550年撰写的拉丁文巨著《论矿冶》,论述了当时欧洲矿藏的开采和冶炼的技术。《论矿冶》共分十二卷,由拉丁文写成。
焦秉贞,表字尔正,山东济宁人。清代画家、天文学家。传教士汤若望的学生,通晓天文历法,善画,尤喜画肖像。
焦勖,明朝末火器理论家,南直隶宁国人。曾将传教士汤若望口授的欧洲火器科学技术,辑成《火攻挈要》,于崇祯十六年刊印。著有《火攻挈要》一书,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原刊本的请抄本,全书分上下卷。
康熙历狱,又称汤若望案,此案发生于清朝1659年至1665年间,是由钦天监官杨光先等人发难,矛头直指汤若望等耶稣会传教士。杨光先控告汤若望等传教士有三大罪状: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
康熙历狱,又称汤若望案,此案发生于清朝1659年至1665年间,是由钦天监官杨光先等人发难,矛头直指汤若望等耶稣会传教士。杨光先控告汤若望等传教士有三大罪状: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
寒食节亦称禁火节、禁烟节、冷节、百五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清初汤若望《时宪历》订定后,清明与冬至之间的间隔缩短,为了维持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日的风俗,民间将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一日之前。现代24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清明节就在寒食节次日。
康熙历狱,又称汤若望案,此案发生于清朝1659年至1665年间,是由钦天监官杨光先等人发难,矛头直指汤若望等耶稣会传教士。杨光先控告汤若望等传教士有三大罪状:潜谋造反;邪说惑众;历法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