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沘 编辑
扶余郡,为大韩民国忠清南道辖下的一个,曾为百济的都城–泗沘。面积624.51平方公里,人口82,54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4人。扶余郡下辖有1邑15面,郡厅设于扶余邑。
5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唐灭百济之战,是660年发生在百济和唐朝、新罗之间的战争。原因是百济联合高句丽,阻碍新罗和唐朝交通与进贡事宜。唐高宗屡次下诏威吓百济无果,在新罗的一再请求下,唐朝派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帅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十万讨伐百济。新罗武烈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苏定方率兵从成山渡海,百济据守熊津江口拒敌。苏定方进击,百济军队死数千人。苏定方水陆并进,直取其都城泗沘。城外二十余里,百济倾国来战,唐军大胜,杀百济军一万余人,唐军入泗沘外郭。同时,新罗大将金庾信在黄山大胜百济大将阶伯,百济义慈王及太子扶余隆逃入北境,苏定方进围泗沘城;义慈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王,帅众固守。扶余隆子扶余文思说:“王与太子皆在,而叔遽拥兵自王,借使能却唐兵,我父子必不全矣。”率领左右逾城降唐,许多百姓也跟从,扶余泰不能制止。苏定方命军士登城立旗帜,扶余泰窘迫,开门降唐。于是扶余义慈、扶余隆及诸城主都投降了。
百济历史遗迹地区是韩国三个城市的一组古迹:位于韩国忠清南道的公州市、扶余郡和全罗北道益山市。它们与百济的最后一段历史有关,代表公元475年至公元660年,这是朝鲜自公元前18年至公元660年兴盛的三个王国之一。有八个考古遗址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这些是:与首都熊津相关的公州公山城和武宁王陵、现在扶苏山城和官北里行政建筑、扶余定林寺址、陵山里古坟群以及泗沘罗城,即现今的扶余、泗沘的副都益山的王宫里和弥勒寺。
扶余郡,为大韩民国忠清南道辖下的一个郡,曾为百济的都城–泗沘。面积624.51平方公里,人口82,54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4人。扶余郡下辖有1邑15面,郡厅设于扶余邑。
扶余郡,为大韩民国忠清南道辖下的一个郡,曾为百济的都城–泗沘。面积624.51平方公里,人口82,54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4人。扶余郡下辖有1邑15面,郡厅设于扶余邑。
在660年百济被唐新罗联军打败,首都泗沘攻陷。鬼室福信在礼山反抗,在义慈王投降后,他与道琛继续反抗,请求齐明天皇放回在日本的扶余丰。后来扶余丰与他冲突,鬼室福信被杀,复国运动失败。他儿子集斯逃亡日本,成为朝廷番客。
百济历史遗迹地区是韩国三个城市的一组古迹:位于韩国忠清南道的公州市、扶余郡和全罗北道益山市。它们与百济的最后一段历史有关,代表公元475年至公元660年,这是朝鲜自公元前18年至公元660年兴盛的三个王国之一。有八个考古遗址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这些是:与首都熊津相关的公州公山城和武宁王陵、现在扶苏山城和官北里行政建筑、扶余定林寺址、陵山里古坟群以及泗沘罗城,即现今的扶余、泗沘的副都益山的王宫里和弥勒寺。
百济历史遗迹地区是韩国三个城市的一组古迹:位于韩国忠清南道的公州市、扶余郡和全罗北道益山市。它们与百济的最后一段历史有关,代表公元475年至公元660年,这是朝鲜自公元前18年至公元660年兴盛的三个王国之一。有八个考古遗址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这些是:与首都熊津相关的公州公山城和武宁王陵、现在扶苏山城和官北里行政建筑、扶余定林寺址、陵山里古坟群以及泗沘罗城,即现今的扶余、泗沘的副都益山的王宫里和弥勒寺。
扶余郡,为大韩民国忠清南道辖下的一个郡,曾为百济的都城–泗沘。面积624.51平方公里,人口82,54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4人。扶余郡下辖有1邑15面,郡厅设于扶余邑。
扶余郡,为大韩民国忠清南道辖下的一个郡,曾为百济的都城–泗沘。面积624.51平方公里,人口82,54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4人。扶余郡下辖有1邑15面,郡厅设于扶余邑。
唐灭百济之战,是660年发生在百济和唐朝、新罗之间的战争。原因是百济联合高句丽,阻碍新罗和唐朝交通与进贡事宜。唐高宗屡次下诏威吓百济无果,在新罗的一再请求下,唐朝派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帅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十万讨伐百济。新罗武烈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苏定方率兵从成山渡海,百济据守熊津江口拒敌。苏定方进击,百济军队死数千人。苏定方水陆并进,直取其都城泗沘。城外二十余里,百济倾国来战,唐军大胜,杀百济军一万余人,唐军入泗沘外郭。同时,新罗大将金庾信在黄山大胜百济大将阶伯,百济义慈王及太子扶余隆逃入北境,苏定方进围泗沘城;义慈次子扶余泰自立为王,帅众固守。扶余隆子扶余文思说:“王与太子皆在,而叔遽拥兵自王,借使能却唐兵,我父子必不全矣。”率领左右逾城降唐,许多百姓也跟从,扶余泰不能制止。苏定方命军士登城立旗帜,扶余泰窘迫,开门降唐。于是扶余义慈、扶余隆及诸城主都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