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 编辑
波长是一个物理学的名词,指在某一固定的频率里,沿着的传播方向、在波的图形中,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时间”皆相同的两个质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在物理学,波长普遍使用希腊字母Λ来表示。
2
相关
微波是指波长介于红外线和无线电波之间的电磁波。微波的频率范围大约在 300MHz至 300GHz之间,是涵盖 UHF、SHF、EHF 范围的一种射频。所对应的波长为 1米至 1mm之间。微波频率比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红外线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其波长在760奈米至1毫米之间,是波长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对应频率约是在430 THz到300 GHz的范围内。室温下物体所发出的热辐射多都在此波段。红外线于1800年由威廉·赫歇尔首次提出。地球吸收及发射红外线辐射对气候具影响,现今红外线亦应用于不同科技领域。
短波是无线电的一个波长范围,其对应的频率范围被称为高频。短波的波长范围是10米至100米,高频的范围则是3MHz到30MHz。短波波段的电磁波除了能够利用地波传播外,还可通过电离层的反射进行远距离传输,因而国际广播通常都位于短波波段。
红色,又称赤色,是以通过能量来激发观察者的可见光谱中长波末端的颜色,波长大约为630到750纳米,类似于新鲜血液的颜色,是三原色和心理原色之一。普通人是无法看到波长长过红色的射线,而这类射线一般被称为红外线。
中子温度,亦称中子能量,指的是自由中子的动能,单位通常是电子伏特。由于中子经过不同温度的中子减速剂会有不同的速度分布,一般可以使用温度来衡量中子的动能。中子的能量分布基本上符合热运动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定性的来说,温度越高,自由中子的动能也越高。中子的动能、速度和波长之间满足物质波的德布罗意公式。
紫外线,为波长在10纳米至400nm之间的电磁波,波长比可见光短,但比X射线长。太阳光中含有部分的紫外线,电弧、水银灯、黑光灯也会发出紫外线。虽然紫外线不属于游离辐射但紫外线仍会引发化学反应与使一些物质发出萤光。
靛蓝色,为光谱中从波长420到440奈米的色彩,一般泛指介于蓝色和蓝紫色之间的颜色,但大众认知为紫色。
彗形像差,又称彗星像差,指的是类似彗星形状的变形,为光学系统中的一种像差,这是一些透镜固有的或是光学设计造成的缺点,导致离开光轴的点光源,例如恒星,产生变形。特别是彗形像差被定义为偏离入射光孔的放大变异。在折射或绕射的光学系统,特别是在宽光谱范围的影像中,彗形像差是波长的函数。
伽玛射线是原子放射性衰变裂解时放出的射线之一。此种电磁波波长在0.01奈米以下,穿透力很强,又携带高能量,容易造成生物体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断裂进而引起细胞突变,因此也可以作医疗之用。1900年由法国科学家保罗·维拉尔发现,他将含镭的氯化钡通过阴极射线,从照片记录上看到辐射穿过0.2毫米的铅箔,拉塞福称这一贯穿力非常强的辐射为γ射线,是继α射线、β射线后发现的第三种原子核射线。1913年,γ射线被证实为是电磁波,波长短于0.2 埃,本质上和X射线是同一射线,只是γ射线与X射线的来源不同而已。
在电台中,长波 是指无线电频谱与相对较长的波长。这个词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无线电频谱被视为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波长。大多数现代无线电系统和设备所使用的频谱部分被认为是“超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