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可以指称台语民族,又可指称中国大陆境内的泰老民族。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泰族。傣族是中国大陆跨境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坎底傣、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印度阿萨姆邦阿豪姆人系出同源。
泰国佛教,是泰国最重要的宗教信仰,主要由南传上座部佛教构成,泰国民众有95%是信奉上座部佛教,也有部分华裔等东亚裔信奉大乘佛教,现时佛教徒人数有约6400万,仅次于中国佛教徒人数。约西元12世纪至13世纪中叶传入,三藏经典都以巴利语记载。泰国主体民族泰族和中国境内的傣族为同一民族,泰国佛教和傣族地区佛教极为同质,对于中国大陆及台湾而言最具有代表性,因此华语中所说的南传佛教指泰国、斯里兰卡及缅甸上座部佛教。泰国是佛教徒占本国人口比例第二高的国家。泰国佛教虽同属分别说派的上座部佛教,亦采用巴利圣典为典籍,戒律亦依律藏,但泰国佛教有其独特性,别于同是上座部的钖兰佛教及缅甸佛教。
泰国佛教有两分支僧团,都受到官方认可的,一是大众派,是传承较久的僧团;一是由国王改革的法宗派。两个分支主要是戒律与修行方法之差别。
高棉佛教是东南亚大陆除缅甸佛教外少数独立起源的佛教分支,尽管今天的高棉佛教主要经由泰国佛教传入,高棉佛教在艺术、语言、文字上不仅影响了柬埔寨,还广泛影响着泰国和老挝。在柬埔寨,佛教徒占总人口比例长期达90%以上,甚至高达97%,世界排名第一,集中在高棉族、泰族、越族、柬埔寨华人;主要信仰上座部佛教,但含有印度教、泛灵论和祖先崇拜的元素,历史上印度教和大乘佛教亦流行。
室利膺陀罗铁,或译室利膺沙罗铁,他是素可泰王国帕銮王朝的开国君主,1238年至1270年间在位。室利膺陀罗铁创建了泰族历史上的第一个王国,带领族人摆脱了高棉吴哥王朝的统治。
傣族,可以指称台语民族,又可指称中国大陆境内的泰老民族。傣族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泰族。傣族是中国大陆跨境民族之一,与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关,与缅甸的掸族、坎底傣、老挝的主体民族佬族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印度阿萨姆邦阿豪姆人系出同源。
傣仂语属于侗台语族台语支,泰族支系泐人的语言,是泰语的一种方言,称为泰语西双版纳话,或泰语泐方言。有自己的文字——老傣文和素可泰文。使用人口分布于中国30多万,缅甸30万,老挝13万,泰国100万,越南5千多。操该语言的族群自称泐,中国官方认定为傣族的一支,泰国认定为泰族的一个支系——泰泐,越南认定为傣仂;泰语泐方言和泰国北部的阮方言有很大的一致性。泰语泐方言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官方语言之一,又被中国称为西双版纳傣语。
蛙崇拜源自“泛灵论”的观念,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水稻种植业民族百越人的蛙图腾崇拜,曾流行于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如广东、福建、广西壮族地区、四川凉山、湖南、海南黎族地区。 壮族祖先雒越绘制的广西宁明花山岩画展示了蛙型人。壮族人在每年大年初一至二月初二设立“蚂拐节”。由于蛙的生殖能力强,对蛙的崇拜也属于一种生殖崇拜。一些南越国艺术品反映了中原文化与蛙崇拜信仰的结合。在闽越文化地区内,至今闽北地区仍有相关节日庆典,福州有青蛙为田都元帅化身的传说,马祖亦保留对蛙神铁甲将军的信仰。以百越人为主体发展而来的壮侗语族各民族也包括了泰族,至今泰国、老挝仍有纪念蛙神的芒飞节,印度东北部的阿洪姆人也有相关节日,称为“贝库里碧雅”。
台语民族民间信仰,又称精灵崇拜、鬼魂崇拜、秕教、庀教,是台语民族的传统民间信仰总称,是带有泛灵信仰、祖先崇拜和巫觋宗教特点的多神教。台语民族主要包括泰国泰族、老挝佬族、缅甸掸族、中国傣族、印度阿洪姆人等。
佛教,是老挝的主要宗教,也是老挝文化的基础。在老挝实行的佛教主要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传统,但较为独特;另有少数大乘佛教。老挝的佛教通常与泰族泛灵论和祖先崇拜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农村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