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床 编辑
海床,也被称为海底或洋底是指海洋的底部,海洋板块构成的地壳表面,它对陆地形态的演变及地质史有重要影响。
1
相关
海底隧道是在海底建造的连接海峡两岸的隧道,是供车辆、铁路、行人通行的。海底隧道大可分为海底段、海岸段和引道三部分。其中海底段是主要部分,它埋置在海床底下,两端与海岸连接,再经过引道,与线路接通。通常来说建造海底隧道还要同时在两岸设置竖井,安装通风、排水、供电等设备。
大型火成岩区,也译作大火成岩省,是在地壳中规模非常巨大的火成岩的堆积,包括侵入或喷出。1992年,研究者首次使用这个术语来描述面积大于100,000平方千米的火成岩堆积—在几百万年甚至更短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发生基性火成岩喷出或深处侵入。 基性的玄武岩海床与其他正常的板块构造的地质结果不属于大型火成岩区域。
海星是一种棘皮动物。一般海星身体呈五辐对称,5条腕从身体中间伸出。海星的骨骼不能动,而是利用体内水管系统从腕中伸出的许多管足移动、吸水和抓取食物。它们缺乏脑部构造。大约1,600种海星出现在世界上所有的海洋的海床上,从热带到寒带极地水域。它们被发现从在潮间带向下到在海洋表面之下6,000米的深海区域。
底栖生物是指任何在海底或海床附近的生命,在希腊语有“海的底部”的意思,有的时候底栖生物也会指在湖底或河底的生物,因此也属于淡水生物学的一环,典型的栖地生物有海星、蚌、海参、海葵等。
吉冈定点是日本北海道旅客铁道海峡线沿线的铁路设施。位于青函隧道北段上,原本是作为意外时紧急疏散用途的车站。全站皆位于海床底下的地底深处,海拔负149.5米的标高使它成为全日本位置最低的铁路车站。1988年至2006年曾开放作为参观车站,由于北海道新干线的兴建,车站及其侧道被征用作储存材料之用,于2006年起降格为临时车站并长期处于休止营业状态,而配合开线前的后期工程,本站于2014年3月14日随知内车站、龙飞海底车站一并废站。
大型火成岩区,也译作大火成岩省,是在地壳中规模非常巨大的火成岩的堆积,包括侵入或喷出。1992年,研究者首次使用这个术语来描述面积大于100,000平方千米的火成岩堆积—在几百万年甚至更短的地质时间间隔内,发生基性火成岩喷出或深处侵入。 基性的玄武岩海床与其他正常的板块构造的地质结果不属于大型火成岩区域。
测深学是研究水面下海床或湖床深度的学科,测深学相当于海面上的测高学或测绘学。水深或水文地理学图的制作目的通常是为了水面和水下的航行安全,并且会以等值线和探测得知的特定深度值表示海床地势;而且同时还提供海面的航海资讯。不以航行安全为考量制作的水深图可能同时使用数字地面模型和人工照明技术来表示深度。古测深学则是测量古代海洋深度的学科。
底栖生物是指任何在海底或海床附近的生命,在希腊语有“海的底部”的意思,有的时候底栖生物也会指在湖底或河底的生物,因此也属于淡水生物学的一环,典型的栖地生物有海星、蚌、海参、海葵等。
巴士海峡是衔接菲律宾海与南海并位处台湾与巴丹群岛之间的海峡。为连通太平洋与南海的重要公海,也是西太平洋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海域,船只往来非常频繁。海峡平均宽度约185公里,水深一般在2,000至5,000米之间,最深处达5,126米。海底地形起伏变化甚大,主要为大陆架向东延伸,又有兰屿海脊、台东海槽、花东海脊和马尼拉海沟由东向西南北向平行分布,海脊深度在2,400至2,600米之间,海床沉积物以沙为主,另外受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地质交互作用影响,巴士海峡还是一个地震。巴士海峡是西北太平洋的大浪区之一,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受大洋和大陆间季风的影响,海洋气象特征为高温多雨,季风盛行,雷暴较多,热带气旋影响频繁,也是西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进入亚洲的路径之一。
三角海蕾是一属已灭绝的海蕾,其化石主要分布在亚洲,如印度尼西亚等地。它们的萼很高,呈锥状,五个巨大的步带陷入表面之中。步带之间由巨大骨板组成的五部分的中线有沟。它们附着在海床坚硬的基底上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