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 编辑
在中文里,海洋可以指:
1
相关
毛颚动物门是动物界的一个小门。以前被认为是后口动物中的一个小分支,现在的研究发现可能不属于后口动物,在大多数分子生物学的发育研究中,毛颚动物似乎靠近原口动物进化树的基部。而对箭虫神经系统的研究也表明,似乎应将其放置在原口动物中。毛颚动物总共只有100种左右,都是海洋生活的小型动物。除锄虫属毛颚动物为底栖生活之外,其余的都是浮游生物生活,它们在海洋浮游生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毛颚类动物在海洋中的分布受温度、纬度及盐度的制约,但有相当部分种类的分布是世界性的,热带海洋中的分布最为丰富。毛颚动物体形似箭且较小,且身体呈半透明状。
板块构造论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学说现象而发展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现今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海洋和陆地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根据这种理论,地球内部构造的最外层分为两部分:外层的岩石圈和内层的软流圈。这种理论基于两种独立的地质观测结果: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
三边交界点是指三个国家或行政区划边界交汇的地点。根据对“国家”的不同定义,至2011年为止,共有176或205个国际间的三边交汇处,这些计算是指技术上三国边境的交汇点,而不是共管区或缓冲区。超过半数的三国交界处是有确切的地点,有一些不确定的地方是因为它不是位于陆地上,而是在河川、湖泊、海洋等水体上,或是争议领土。一些有确切地点的三国交界处会设立界碑或地标,除了做为边界的识别物之外,有时也会供做旅游景点。总体来说,一个国家有越多的邻接国,就会有越多的国际三边交界,如中国拥有16个交界点,俄罗斯有11-14个。岛国则视其领海范围而定,例如中华民国、英国、日本等国没有任何的三国交界,新加坡和巴林则在领海上有交界点。少数国家拥有四边交界,如纳米比亚、津巴布韦、赞比亚和博茨瓦纳。
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位在印度洋北部的中央位置,这也是印度洋名称的由来,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总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的范围北至印度次大陆及阿拉伯半岛;西达东非;东侧则以印度尼西亚、巽他群岛及澳大利亚为界;南迄南冰洋。印度洋西面于开始于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处与大西洋相接,东面于东经146°55'处与太平洋相接。印度洋的最北边大概为波斯湾内北纬30°处。印度洋的宽度有将近10,000
小双分贝属,又名小双弓贝属,是小双分贝科小双分贝亚科下已灭绝的一个属,生存在晚志留纪至晚泥盆纪的海洋中。它们的特征是光滑的椭圆形外壳和和突出弯曲的喙阀瓣。
海洋委员会是中华民国有关海洋事务的中华民国中央行政机关,2018年4月28日成立;是第一个设立在台湾南部的中央部会。其负责国家总体海洋政策、海域安全、海岸管理、海洋保育及永续发展、海洋科技研究与海洋文教政策。
冰河是指大量冰块堆积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观。是一巨大的流动固体,是在高寒地区由层层积雪堆叠而成的巨大冰川冰。在终年冰封的高山或两极地区,多年的积雪经重力或冰河之间的压力,沿斜坡向下滑形成冰川。受重力作用而移动的冰河称为山岳冰河或谷冰河,而受冰河之间的压力作用而移动的则称为大陆冰河或冰帽。两极地区的冰川又名大陆冰川,覆盖范围较广,是冰河时期遗留下来的。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也是地球上继海洋以后最大的天然水库。七大洲都有冰川,大洋洲的冰川都在岛屿上,不在澳洲大陆上。
大陆架,又称陆架、陆或大陆,是大陆延伸至海洋中的平缓部分,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在过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陆架常常露出海面成为陆地或陆桥;在间冰期,大陆架则被上涨的海水淹没,成为浅平的海底。
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指河流、湖泊、海洋所含的水体上涨,超过常规水位的水流现象。洪水常威胁沿河、湖滨、近海地区的安全,甚至造成淹没灾害。
浮游植物指悬浮于水中肉眼不可见的微型藻类,并非植物。浮游藻是浮游生物社区中的自养生物部分,是海洋和淡水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