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温度 编辑
海面温度,又称海表温度、表面洋温,是指接近海洋表面的水面温度。对于表面的定义会有不同种的诠释,取决于检测方式,但通常是海面以下1毫米到20米之处。地球表面的气团直接受到海面温度的影响和改变。温暖的海面温度是已知的一类热带气旋生成原因。
1
相关
五级飓风指的是强度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达到五级的大西洋和太平洋飓风,这一强度属地球上飓风强度的最高等级。有纪录以来,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一共形成过33场五级飓风,平均每3年都会出现1场。由于北半球中纬度海域的热带气旋通常会向东北方向移动,所以这些风暴登陆的情况较少。风从西向东吹的西风带往往会令强飓风向高纬度洋面前进,令其因海面温度逐渐降低而减弱。但是,大规模的热带信风又会将强飓风带入加勒比海,影响加勒比地区。
热带风暴达利拉是2007年7月下旬在墨西哥西部引发洪灾的一个热带气旋,也是2007年太平洋飓风季形成的第7个热带低气压和第4场获得命名的风暴。系统源于7月22日墨西哥西南方向较远处海域的东风波,起初因受东北向风切变影响而显杂乱无章,但经过发展还是在7月24日升级成热带风暴并获名“达利拉”。接下来24小时里,气旋稳步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略有提升,于次日清晨达到最大持续风速95公里的最高强度。此后不久,达利拉于7月25日穿过索科罗岛。风暴迂回向罗盘方位方向前进,并因行经海域海面温度逐渐降低而缓慢减弱。7月27日,气旋降级成热带低气压,并在几小时后逐渐退化成残留低气压。
热带风暴亚瑟是2002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首场热带气旋,系统源于墨西哥湾一股逐渐衰减、并令美国东南部普降小到中雨的冷锋。7月14日,亚瑟在北卡罗莱纳州近海逐渐发展,在热带气旋阶段总体保持向东北方向快速移动。7月16日,气旋达到最大持续风速每小时95公里的最高强度,但很快就因海面温度降低,并与中层气旋发生相互作用而转变成温带气旋。风暴残留从纽芬兰岛上空经过,在当地产生阵风和降水,导致1人溺毙。
飓风玛丽亚是2011年9月登陆纽芬兰岛的一场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也是2011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13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3场飓风。系统源于9月6日中大西洋上空的东风波,起初向西面移动并缓慢增强。但在逼近背风群岛期间,系统因行经海域的风切变增多、海面温度降低而退化成低气压。系统围绕副热带高压脊的西部边缘缓慢蜿蜒北上,之后又转向东北,于9月10日再度达到热带风暴强度。玛丽亚接下来增强至飓风标准,并在此期间从距百慕大最近的位置经过。9月16日,气旋达到最大持续风速130公里的最高强度,此后就因风切变增多和水温降低而开始减弱。9月16日下午,风暴从纽芬兰岛东南海岸登陆,最终在当晚被锋面天气系统吸收。
飓风拉斐尔是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17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9场飓风,对加勒比海东北部地区构成轻度破坏。系统源于10月12日圣克洛伊岛东南偏南方向约370公里海域的一股东风波,由于其风速已经达到热带风暴强度,因此气象机构没有将之归类为热带低气压,而是直接升级成热带风暴并命名。受中等强度风切变的影响,气旋结构起初杂乱无章,但随着风切变减少,降雨和雷暴活动到10月14日时已有显著发展。次日清晨,风暴朝罗盘方位移动并增强成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美国东岸近海存在的冷锋令系统转向北上,到10月16日时又已转向东北,拉斐尔也在这时达到最大持续风速每小时150公里的最高强度。由于气旋接下来进入的海域大气环境渐趋稳定,海面温度也逐渐降低,飓风开始转变成温带气旋,并于次日下午完成转变。
热带风暴黛比是2012年6月下旬在佛罗里达州北部和中部引发大范围洪灾的一个热带气旋,也是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第四个获得命名的风暴。系统源于6月23日墨西哥湾中部的一条低压槽,气象部门起初预计气旋会在路易斯安那州或德克萨斯州登陆,但实际情况截然相反,黛比反朝东北偏北和东北方向缓慢移动。风暴缓慢增强,于协调世界时6月25日下午18点达到最大持续风速每小时100公里的最高强度。接下来的24小时里,黛比因受干燥空气、西向风切变和上升流导致海面温度降低的共同影响而无法得到进一步增强。气旋开始减弱,强度到6月26日晚已降至热带风暴下限。当晚21点,黛比以风力时速65公里强度从佛罗里达州泰勒县南部的斯坦亥琪附近登陆。系统在穿越佛罗里达州期间继续弱化,于6月27日进入大西洋后不久完全消散。
热带风暴贝里尔是有纪录以来最强烈的一个在淡季形成、并曾登陆美国的北大西洋热带气旋。系统源于5月26日北卡罗莱纳州近海的一片低气压,起初属亚热带气旋,之后因行经海域海面温度升高,并且风切变逐渐减少而缓慢发展出热带天气系统特征。5月27日晚,气旋在距佛罗里达州北部不足190公里洋面转变成2012年大西洋飓风季的第2个热带气旋。次日清晨,贝里尔以最大持续风速100公里的最高强度从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海滩附近登岸。风暴很快减弱成热带低气压,在缓慢行经美国东南部期间降下倾盆大雨。受冷锋影响,气旋转向东北,于5月30日转变成温带气旋。
热带风暴哈维是2011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连续第8场获得命名但并未达飓风强度的热带气旋,创下新的纪录。系统于8月19日经西加勒比地区的一股东风波发展而成,在中美洲附近的海面温度移动。8月19日晚,系统在洪都拉斯强化成热带风暴并获名“哈维”。之后气旋还有进一步组织,于8月20日逼近伯利兹前达到最大持续风速100公里的最高强度。8月21日,风暴减弱成热带低气压,但又在进入坎佩切湾后重达热带风暴标准。8月22日清晨,哈维又登陆韦拉克鲁斯,然后逐渐减弱,在数小时后完全消散。
飓风保拉是2010年10月吹袭洪都拉斯、墨西哥和古巴的一场小型飓风。系统源于10月11日加勒比海西南部上空的低气压,是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18个热带气旋,第16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9场飓风。系统向西北方向移动并缓慢组织,不久后就升级成热带风暴。10月11日中午时分,保拉在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边境上的格拉西亚斯-阿迪奥斯角附近登陆。洪都拉斯东北部有许多民宅被狂风摧毁,降水还令少量道路及包括学校和警察局在内的数十幢建筑物严重毁坏。受风切变少,海面温度高这样的利好因素影响,保拉于10月12日清晨达到飓风标准,此后还有进一步强化,于10月13日在回转北上期间达到最大持续风速每小时165公里的最高强度。
飓风朱莉娅是有可靠卫星观测纪录以来在大西洋内形成位置最偏东面的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也是2010年大西洋飓风季形成的第12个热带气旋,第5场飓风和第4场大型飓风。系统于9月12日由佛得角附近的东风波迅速发展形成,从该群岛附近经过,很快就于次日达到热带风暴标准并获名“朱莉娅”。9月14日,气旋达到飓风标准并马上进入快速增强,仅用24小时就从飓风强度下限增强至四级飓风下限。达到最高强度后,朱莉娅因同附近的飓风伊戈尔相互影响导致未能进一步发展,再于9月18日降级成热带风暴。接下来气旋行经海域海面温度逐渐降低,外界环境渐趋不利。9月20日,朱莉娅开始转变成温带气旋,气象机构在这时停止对其发布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