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渠,又称卫运河,与卫河、南运河古代统称卫河。因源出春秋时期卫国而得名,卫运河曾称清河,也叫清水。是隋唐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自沁水南达于卫河,又东北至涿郡,近一千九百里,属海河水系,是冀鲁两省的边界河道。上源漳河、卫河,两河于馆陶县徐万仓汇流后称卫运河。俗谓漳卫运河,流经河北省馆陶县、临西县、清河县、故城县,山东省冠县、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平原县等9县,至四女寺枢纽,是一条防洪、灌溉、航运综合利用的河道。卫运河长156.6公里,其中在邯郸境内河长40.5公里,流域面积为55平方公里,是河北省中南部最大的行洪河道。历史上曾与上游卫河、下游南运河统称卫河,清代将临清至天津段称南运河,临清以上称卫河。1958年,四女寺枢纽建成后,将徐万仓以上称卫河,徐万仓至四女寺段专称卫运河,四女寺至天津段称南运河。
宋太祖赵匡胤,表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祖籍涿郡清苑区,宋朝开国皇帝,父亲赵弘殷,母亲昭宪太后。后李嗣源天成年间生于后唐洛阳夹马营。后汉时,赵匡胤于后汉隐帝在位期间投奔郭威,之后郭威篡汉建立后周,是为周太祖;而赵匡胤则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959年,后周世宗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驾崩,逝世前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执掌殿前司诸军。隔年元月初一,北汉及契丹联兵犯边,赵匡胤受命防御。初三夜晚,大军于京城开封府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政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随即回师京城,后周恭帝禅位,赵匡胤登基,建国号“宋”,是为“宋太祖”,年号为建隆,建立北宋。北宋和之后宋高宗建立的南宋国祚合计长达319年,敝除三代,在中国古代朝代中延续时间仅次于两汉。
永济渠又称卫运河,与卫河、南运河古代统称卫河。因源出春秋时期卫国而得名,卫运河曾称清河,也叫清水。是隋唐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自沁水南达于卫河,又东北至涿郡,近一千九百里,属海河水系,是冀鲁两省的边界河道。上源漳河、卫河,两河于馆陶县徐万仓汇流后称卫运河。俗谓漳卫运河,流经河北省馆陶县、临西县、清河县、故城县,山东省冠县、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平原县等9县,至四女寺枢纽,是一条防洪、灌溉、航运综合利用的河道。卫运河长156.6公里,其中在邯郸境内河长40.5公里,流域面积为55平方公里,是河北省中南部最大的行洪河道。历史上曾与上游卫河、下游南运河统称卫河,清代将临清至天津段称南运河,临清以上称卫河。1958年,四女寺枢纽建成后,将徐万仓以上称卫河,徐万仓至四女寺段专称卫运河,四女寺至天津段称南运河。
张飞,字益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亦是刘备的主要亲信之一,与关羽并称“万人敌”。
隋唐大运河,是隋代统一南北以后,将以前已有的自然水道加上隋代开凿的运河组成了一条自江南一直到京城洛阳的路上水道,主要目的是运送首都所需的物资。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别由公元584年开凿的向西到陕西西安的广通渠,603年开凿的经山东临清北上至河北涿郡的永济渠,公元605年向南开凿到江苏清江的通济渠和山阳渎和公元610年连接江苏镇江和浙江杭州的江南运河构成。隋唐大运河是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隋朝大运河部分河段失去通航功能,随后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运河取代。
宋僖祖赵朓,涿郡清苑区人,赵珽的父亲,赵敬的祖父,赵弘殷的曾祖父,赵匡胤的高祖父。
宋顺祖,名赵珽,字仲玉、又字国珍、良山,涿郡清苑区人,赵朓之子,赵敬的父亲,赵弘殷的祖父,宋太祖赵匡胤的曾祖父。
崔瑗,表字子玉,涿郡安平县人,崔骃之子。中国东汉书法家、文学家、政治人物。因擅长书法而有“草贤”的称号,著名的作品有《座右铭》等。
韩婴,涿郡鄚人。《史记》和《汉书》记载,汉文帝时曾任博士,汉景帝时官至常山太傅,后人又称他韩太傅。
宋顺祖,名赵珽,字仲玉、又字国珍、良山,涿郡清苑区人,赵朓之子,赵敬的父亲,赵弘殷的祖父,宋太祖赵匡胤的曾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