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弧 编辑
火山弧为链状的火山群,形成于隐没板块之上。成群的火山在海上形成火山弧。通常,较重的板块隐没到另一个板块之下时喷出岩浆形成与隐没带平行的火山群岛或山脉。隐没的板块饱含水、挥发物,因此能降低地函的熔点。当海洋板块隐没时,随着深度与压力不断的增加,使得板块释出水或流体进到地函,地函熔融并在地底深处形成岩浆,之后岩浆上升喷发至地表形成平行于海沟的火山弧。
1
相关
阿留申岛弧是美国的火山弧,由阿拉斯加州负责管辖,从堪察加半岛一直向东延伸3,000公里至阿拉斯加湾,该岛弧因太平洋板块沉入北美洲板块而形成。
环太平洋火山带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全长40,000公里,呈马蹄形。环太平洋火山带上有一连串海沟、火山弧和火山带,和板块移动。它有452座火山,是占有世界上的活跃的和休眠火山的75%以上。环太平洋火山带有时也被称为火环带。
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或TTG岩石是侵入岩,典型具有花岗质组分只含少量钾长石。奥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指示了类似的岩石成因过程。 太古宙之后 TTG岩石存在于火山弧相关的岩基,以及蛇绿岩套中。TTG成分岩石的大量出现,代表了大陆地壳的生长事件。
大陆碰撞
是一种在会聚边界的板块构造运动。
这个运动开始于两块陆壳中间隔着一块洋壳,一块陆壳边缘具有俯冲带,而中间的洋壳就在俯冲带下沉消失。在陆壳边缘形成火山弧,如同现今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大洋地壳薄且致密,由玄武岩、辉长岩和橄榄岩组成。因此,大多数洋壳在海沟处很容易俯冲。相比之下,大陆地壳较厚且有浮力,主要由花岗岩组成。
大陆弧
是一种沿大陆边缘的火山弧。 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俯冲带,当两个构造板块发生碰撞时,相对致密的大洋地壳会俯冲到相对较轻的大陆地壳之下。由于俯冲过程,相对较冷的洋壳与水一起俯冲到软流圈,在这种条件下,下行板块释放出 H2O 和 CO2 等挥发物,导致上述软流圈部分熔融产生岩浆,在地表形成一系列火山造成火山弧。在大陆地壳上的火山弧称为大陆弧,在海洋地壳上的火山弧称为岛弧。
聚合性板块边缘,顾名思义,是指边界两旁板块相移近之处。其动力源自软流圈中下沈的熔岩对流,乃三种主要板块边界之一。由于板块相撞时产生巨大挤压力和摩擦力,并形成隐没带,产生大量熔岩,故容易触发地震、火山爆发和海啸等自然灾害。与此同时,亦造出褶曲山脉、海沟、火山、火山弧等自然地貌。
南三明治海沟为一个在大西洋拱形的深海海沟,位于南三明治群岛以东100公里。因为南美洲板块的南端隐没在细小的南三明治板块下方的关系,形成隐没带,从而形成南三明治海沟。南三明治群岛拥有一个因为活跃隐没带而形成的火山弧。蒙塔古岛上的贝琳达山正是一个活火山。
环太平洋火山带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全长40,000公里,呈马蹄形。环太平洋火山带上有一连串海沟、火山弧和火山带,和板块移动。它有452座火山,是占有世界上的活跃的和休眠火山的75%以上。环太平洋火山带有时也被称为火环带。
弧前是指海沟和火山弧之间的区域。包括增生楔和弧前盆地。弧前区位于会聚边缘。在俯冲过程中,下降大洋板块中的水和其他挥发物导致上地幔部分熔融,产生岩浆上升并穿透上覆板块,形成火山弧。 下行板块的重量使下行板块弯曲,形成海沟。
巽他岛弧是由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巽他海峡、小巽他群岛等组成的火山弧,岛上的火山链是该区的主要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