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燧 编辑
烽火,又称烽燧、狼烟、狼燧,是一种用于示警的讯号。白天以燃烧掺有粪便的柴草,释放浓烟来表达讯息,此称为“燧”。夜里则燃烧加有硫磺硝石的干柴,使火光通明,以传递紧急军情,此称为“烽”。
5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永丰乡烽火台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的烽燧遗址。2018年,永丰乡烽火台被列为第八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永丰乡烽火台被当作是清朝驿站的遗迹,但也有为唐朝警戒烽燧的说法。
莫尔寺遗址是古疏勒国建筑遗存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佛教遗址,于公元2世纪到3世纪兴建,于10世纪前后被毁,是如今塔里木盆地喀什地区最大的佛寺遗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莫尔”在维吾尔语中有烟囱、烟道之意,因维吾尔人将佛寺误认为烽燧而得名。
哈密境内烽燧遗址是中国新疆哈密市的古烽燧遗址,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哈密市境内的烽燧遗址共51座,其中巴里坤县29座,伊州区19座,伊吾县3座。最早的烽燧建于唐代,现存哈密二堡的拉克苏木烽燧、柳树泉的下马不拉克烽燧、巴里昆三塘湖烽燧、伊吾前山阔吐尔肖纳烽燧四座唐代烽燧。现存的绝大部分烽燧是清代修筑的,其中萨尔乔克烽隧和巴里坤湖滨烽隧保存较为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