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 编辑
粪便,又称屎、大便、便便,部分地区俗称㞎㞎,是动物肛门或者泄殖腔消化系统中排出的废弃物。
2
相关
大肠是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最后一部分。大肠的作用是从肠道内剩余的可消化物质中吸取水分与电解质,将剩余的无用部分形成粪便并作暂时储存以及最终排出粪便。
犬细小病毒2型是一种主要感染犬的传染性病毒。该病传染性强。犬之间通过对于其粪便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该病。没有母源抗体或疫苗保护的幼犬的症状尤为严重。该病有两种表现型:心肌炎型与肠炎型。肠炎型的共同症状为严重的呕吐与严重的出血性腹泻。心肌炎型可以导致幼犬呼吸与心血管的衰竭。该病一般需要住院治疗。疫苗可以防止该病感染,但感染后未经治疗该病死亡率可达91%。
粪便微生物移植,亦被称为粪便移植,是一种医学疗法,透过转移健康捐赠者的粪便细菌到病人身上来达到治病的目的。粪便转移有助恢复肠道菌落的平衡。本疗法可透过灌肠、胃喉或口服胶囊施行。有相当数量的研究证实粪便移植有助治疗受艰难梭菌感染的病人。此类病人的严重程度可以由腹泻到伪膜性结肠炎不等。随着艰难梭菌感染肆虐北美洲和欧洲,医学界日益关注粪便移植疗法。有些专家更呼吁把本疗法当作治疗艰难梭菌感染的一线疗法。2013年一项随机对照实验临床研究发现,粪便移植对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病人功效极佳,而且比单纯采用万古霉素治疗更具疗效。目前的研究着眼于利用粪便移植治疗其他消化道疾病,例如结肠炎、便秘、肠易激综合症,以及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和帕金森氏症。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自2013年起把人类粪便当作“实验性药物”监管。
肛门是兽亚纲动物消化系统消化道的最末端,在直肠延伸至体外的开口处,是粪便排遗和屁的出口。由于其与排泄相关,有时也被归类到排泄系统的一部分。
排泄物指一生物的消化系统中任何排泄的固体或液体,通常指人类的。因此它最常被指为尿液和粪便,是这些词语的委婉说法。它在医疗说法中最常出现。
粪便阻塞或粪便嵌塞指的是因长期便秘导致干硬、结块的粪便潴留在直肠的症状。除了长期便秘之外,液体粪便在通过受阻区域时会造成大便失禁和遗屎症。
胎粪是初生婴儿第一次排出体外的粪便。与他们往后排出的粪便不同的是:胎粪是胎儿在母体时所消化的物质构成,包括有肠黏膜的上皮组织、胎毛、黏液、羊水、胆汁及水分。由于胎儿在母体内的环境基本上无菌,所以胎粪差不多可以说是无菌的。与其后婴儿排出的粪便不同的是:胎粪的黏度很高,就好像沥青一般,而且无嗅。正常来说,胎粪应该在出生后数天内排出体外,而随着婴儿饮奶后,粪便的颜色开始因为与消化后的奶混合而变得偏黄色,直至体内所有胎粪都被排出为止。胎粪的颜色与鸦片相似,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因此认为胎粪的作用是帮助胎儿在母体内安睡。
泻药指促进粪便排出的药物,一般用来治疗便秘。另外灌肠作为一种机械治疗便秘的方法,有时也归入泻药类。
大便失禁,指无法控制排便,造成直肠中的粪便、未完全形成的粪便和液体不受控制地排出。大便失禁有时伴有腹泻或便秘。可能的原因有几个,如妊娠、肛门和直肠部位手术、腹泻、食物过敏等。
恐粪症是指人类或动物对粪便以及排泄物的恐惧和厌恶。有些人将粪便和排泄物视为一种文化禁忌而禁止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