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 编辑
王潮,谱名审潮,表字信臣,广武,光州固始人,末任固始县长史。后往南方征战,为福建观察使威武军节度使。与弟王审邽、王审知率兵自中原南登入闽,是五代闽国的滥觞。
1
相关
开闽三王,福建人尊称五代闽国建国始祖王审知为“开闽尊王”、“开闽圣王”或“忠惠尊王”;尊审知长兄王潮为“威武军尊王”、次兄王审邽为“泉安尊王”,视为乡土神明供奉,大多合奉于开闽尊王庙,合称“开闽三王”。
威武军节度使,又称威武节度使、福州节度使,原名福建观察使,是唐朝在今福建地区设置的藩镇。管辖福州、建州、汀州、泉州、漳州等地区,治福州。893年,王潮任福建观察使,不久唐朝朝廷改封其为威武军节度使。898年王潮死后,其弟王审知继为威武军节度使。909年,王审知接受后梁授予的“闽王”封号,开创闽国。945年,闽国灭亡,割据福州的李仁达自称威武军留后。947年,李仁达的割据势力被吴越国消灭。951年,吴越改威武军为彰武军。977年,复名威武军。978年,吴越降北宋,威武军废。
威武军节度使,又称威武节度使、福州节度使,原名福建观察使,是唐朝在今福建地区设置的藩镇。管辖福州、建州、汀州、泉州、漳州等地区,治福州。893年,王潮任福建观察使,不久唐朝朝廷改封其为威武军节度使。898年王潮死后,其弟王审知继为威武军节度使。909年,王审知接受后梁授予的“闽王”封号,开创闽国。945年,闽国灭亡,割据福州的李仁达自称威武军留后。947年,李仁达的割据势力被吴越国消灭。951年,吴越改威武军为彰武军。977年,复名威武军。978年,吴越降北宋,威武军废。
威武军节度使,又称威武节度使、福州节度使,原名福建观察使,是唐朝在今福建地区设置的藩镇。管辖福州、建州、汀州、泉州、漳州等地区,治福州。893年,王潮任福建观察使,不久唐朝朝廷改封其为威武军节度使。898年王潮死后,其弟王审知继为威武军节度使。909年,王审知接受后梁授予的“闽王”封号,开创闽国。945年,闽国灭亡,割据福州的李仁达自称威武军留后。947年,李仁达的割据势力被吴越国消灭。951年,吴越改威武军为彰武军。977年,复名威武军。978年,吴越降北宋,威武军废。
威武军节度使,又称威武节度使、福州节度使,原名福建观察使,是唐朝在今福建地区设置的藩镇。管辖福州、建州、汀州、泉州、漳州等地区,治福州。893年,王潮任福建观察使,不久唐朝朝廷改封其为威武军节度使。898年王潮死后,其弟王审知继为威武军节度使。909年,王审知接受后梁授予的“闽王”封号,开创闽国。945年,闽国灭亡,割据福州的李仁达自称威武军留后。947年,李仁达的割据势力被吴越国消灭。951年,吴越改威武军为彰武军。977年,复名威武军。978年,吴越降北宋,威武军废。
威武军节度使,又称威武节度使、福州节度使,原名福建观察使,是唐朝在今福建地区设置的藩镇。管辖福州、建州、汀州、泉州、漳州等地区,治福州。893年,王潮任福建观察使,不久唐朝朝廷改封其为威武军节度使。898年王潮死后,其弟王审知继为威武军节度使。909年,王审知接受后梁授予的“闽王”封号,开创闽国。945年,闽国灭亡,割据福州的李仁达自称威武军留后。947年,李仁达的割据势力被吴越国消灭。951年,吴越改威武军为彰武军。977年,复名威武军。978年,吴越降北宋,威武军废。
福建王氏,源自琅琊王氏,也叫开闽王氏。由闽国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开创。
福州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当地的新石器文化。秦朝时期为闽中郡郡治,公元前202年,福州成为了闽越国首都冶城的所在地,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此开始。从晋朝的八姓入闽到晚唐的王潮、王审知兄弟开闽,福州在中原汉人移民潮的长期推动下逐渐繁荣起来,福州民系也逐渐形成。“福州”之名始于唐开元十三年的福州都督府。五代十国时期,福州升为长乐府成为了闽国的都城。到了宋代,福州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黄金时期,位列宋朝六大城市之一,也是宋朝科举文教的重地、儒学重镇,而福州的别称“榕城”就来源于宋代福州城内遍植榕树的景象。1276年南宋灭亡前夕,福州升为福安府一度成为南宋行都所在地。明代,福州的海外贸易复苏,福州作为重要海港,迎来了琉球和日本的商人和使者、早期的天主教传教士,也曾经历严重的倭寇,1645年福州升为天兴府号福京又成为了南明隆武帝的首都。清末,福州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随着1844年五口通商,以及之后洋务运动时期福建船政学堂等机构在此设立,福州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东南沿海文化教育的一大中心,也是基督教传教的重要地点。1933年到1934年福建事变时期,福州又成为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首都。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福州城。改革开放以后,福州经济发展迅速,同时福州也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华人海外移民最大的移出地之一。
福州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当地的新石器文化。秦朝时期为闽中郡郡治,公元前202年,福州成为了闽越国首都冶城的所在地,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由此开始。从晋朝的八姓入闽到晚唐的王潮、王审知兄弟开闽,福州在中原汉人移民潮的长期推动下逐渐繁荣起来,福州民系也逐渐形成。“福州”之名始于唐开元十三年的福州都督府。五代十国时期,福州升为长乐府成为了闽国的都城。到了宋代,福州进入了一个经济文化的黄金时期,位列宋朝六大城市之一,也是宋朝科举文教的重地、儒学重镇,而福州的别称“榕城”就来源于宋代福州城内遍植榕树的景象。1276年南宋灭亡前夕,福州升为福安府一度成为南宋行都所在地。明代,福州的海外贸易复苏,福州作为重要海港,迎来了琉球和日本的商人和使者、早期的天主教传教士,也曾经历严重的倭寇,1645年福州升为天兴府号福京又成为了南明隆武帝的首都。清末,福州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随着1844年五口通商,以及之后洋务运动时期福建船政学堂等机构在此设立,福州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东南沿海文化教育的一大中心,也是基督教传教的重要地点。1933年到1934年福建事变时期,福州又成为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首都。194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福州城。改革开放以后,福州经济发展迅速,同时福州也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华人海外移民最大的移出地之一。
王恁,中国唐朝光州固始县人,五代十国之闽国开国国王太祖王审知的父亲。据说,他家本来是琅琊郡人,王恁的曾祖父王晔为光州定城县令,遂迁居河南,成为固始人。祖父王友、父亲王蕴玉和他都在固始务农。王恁的儿子王潮、王审知开创了闽国的基业。王友被追赠为光禄卿,王蕴玉被追赠为秘书少监,王恁被追赠为太尉、光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