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生种 编辑
现生种一般是使用在仍然存活的分类单元,是今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这个词汇与灭绝形成对比。比如说,北极狼是一种现生物种,而日本狼则是已灭绝的物种。同样地,软体动物头足纲的已知群体,大约有600种的现生种和7500种的已灭绝种。.
1
相关
海百合纲是一群始见于奥陶纪的棘皮动物,生活在海中,具多条腕足,身体呈花状,表面有石灰质的壳。化石种类有5000种以上,分属在海百合纲的各大亚纲下;现生种则约发现600多种,全部隶属于关节海百合亚纲。
皂皮树属是豆目皂皮树科的一属,也是皂皮树科的唯一现生种,目前已知仅有2个受承认的物种,全部分布在南美洲的温带地区,都是小乔木或灌木,其树皮可以提取含皂甙类物质,可以作为清洗剂。
苏门答腊犀简称苏门犀,又称双角犀或毛犀牛,是一种原产于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东北部及中国西南部的犀牛,双角犀属的唯一现生种。栖息于热带雨林和山地苔藓森林,偶尔出现在森林边缘和次生林中,独居,取食植物叶片、细枝、幼苗与果实。成体肩高约135厘米,体长240–315厘米,尾长约50厘米,体重800–1000千克,为现存五种犀牛中平均体型最小者。鼻上至前额之间长有两只角,前角大而后角小,类似非洲的白犀和黑犀,区别于同域分布的印度犀和爪哇犀。一身红棕色被毛为其显著特征,是世界上最后生存的披毛犀牛。
冠群是系统发生学上的重要概念,指一个演化支中所有现生种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该祖先的所有后代。换言之,冠群包括一群现存物种和它们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由该祖先演化而来的所有已灭绝物种,是涵盖了一个祖先物种及其所有后代的单系群。
苏门答腊犀简称苏门犀,又称双角犀或毛犀牛,是一种原产于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东北部及中国西南部的犀牛,双角犀属的唯一现生种。栖息于热带雨林和山地苔藓森林,偶尔出现在森林边缘和次生林中,独居,取食植物叶片、细枝、幼苗与果实。成体肩高约135厘米,体长240–315厘米,尾长约50厘米,体重800–1000千克,为现存五种犀牛中平均体型最小者。鼻上至前额之间长有两只角,前角大而后角小,类似非洲的白犀和黑犀,区别于同域分布的印度犀和爪哇犀。一身红棕色被毛为其显著特征,是世界上最后生存的披毛犀牛。
双角犀属是犀科下的一属,包含一类鼻上长有两只角的犀牛,化石纪录可追溯至2000多万年前的中新世早期,是相当古老的哺乳动物类群。唯一的现生种是残存于印尼热带林地的苏门答腊犀,由于犀角贸易引发的偷猎,加之栖息地受到过度开发,其现存活体总数已不足80头,为当下最接近灭绝的动物之一。
袋貂总科为双门齿目袋貂亚目下的一科,现生种包含袋貂科及侏袋貂科二科。
鳞侧石鳖科是新石鳖亚纲石鳖目的一个科。本科物种皆在海中生活,Feedingtypes deposit feeder: subsurface and grazer,栖息在深海砂泥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亚科,其中鳞侧石鳖亚科同时包括现生种及化石种,而蠕形石鳖亚科的所有物种皆为化石种。
燕海扇属是一个已灭绝的化石种属,由McCoy创立,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是燕海扇科和燕海扇总科的模式属。现有文献均把本属归入莺蛤目,但这些文献均在2010年的新分类发表前刊出。若根据2010年的新分类,本属大可随同其他海扇类现生种被归入新成立的海扇蛤目。
皂皮树属是豆目皂皮树科的一属,也是皂皮树科的唯一现生种,目前已知仅有2个受承认的物种,全部分布在南美洲的温带地区,都是小乔木或灌木,其树皮可以提取含皂甙类物质,可以作为清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