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弟 编辑
皇太弟,储君的一种,简称太弟,与储君皇太孙皇太叔等,都是皇帝正式继承人的封号,而此一继承人通常是皇帝的亲弟。不少国家历史上都曾出现皇太弟的封号,必须注意的是,如果国家元首是国王者,那么理论上只能称之为“王太弟”,不过亦可简称为太弟。
8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皇太叔,有时作为储君的一种,简称太叔,与皇太子、皇太孙、皇太弟等,都是皇帝正式继承人的封号,不同之处在于此一继承人是皇帝的叔父。
弘文天皇,日本第39代天皇。天智天皇长子,名大友或伊贺,母原为伊贺国出身的采女。博学多识,有文武才干,深得天智天皇宠爱。671年任太政大臣,总揽朝政。同年12月天皇病亡后,皇子控制近江京,掌握皇权。672年与叔父大海人皇子争夺皇位,发生壬申之乱。7月在濑田川之战中失败,自缢而死,葬于长等山前陵。由于大海人皇子是受过天智天皇正式下诏钦定的皇太弟,同时大友皇子之母的出身地位不够高,因此大友皇子的天皇身份一直不被正式承认,直到1870年明治天皇才追谥其为弘文天皇。
李景遂,中国五代十国时代人物,南唐烈祖李昪的第三子,母宋福金。在南吴时为门下侍郎,南唐建立改封吉王、寿王、燕王、齐王,其兄李璟立他为皇太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太弟。他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改字退身。958年,在他的一再要求下终于退出储位,被改封晋王、天策上将、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都督、太尉、尚书令,李璟另封嫡长子李弘冀为太子。李弘冀不得父亲欢心,他怕父亲重新让叔父取代他的储位。他听说都押衙袁从范的儿子被李景遂杀死,于是买通了袁从范,八月初二庚辰,李景遂打球口渴,喝了袁从范下毒的水就死了,李璟追谥三弟为文成太弟。
藤原安子,为村上天皇中宫,右大臣藤原师辅长女,母亲为藤原经邦之女盛子。天庆三年,于飞香舍与成明亲王举行婚仪。天庆七年,成皇太弟妃。村上天皇即位,为女御,授从三位,赐居昭阳舍。天历四年,生下第二皇子宪平亲王,两个月后便被封为东宫。天历十年,进从二位。天德二年,册为中宫。应和四年,因生选子内亲王难产而崩,年三十八。安子生育冷泉天皇、圆融天皇、为平亲王、承子内亲王、辅子内亲王、资子内亲王与选子内亲王,替村上天皇生育最多子女。冷泉天皇即位,追赠为皇太后。圆融天皇即位,追赠为太皇太后。
刘居言或出自河间刘氏,在辽太宗时代担任龙化州节度使。龙化州故址在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敖汉旗。辽朝称龙庭。辽太祖阿保机于此建东楼。辽太宗升兴国军节度州。以刘居言为节度使。天显五年三月乙亥,辽太宗册封皇弟耶律李胡为寿昌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三月壬午,任命龙化州节度使刘居言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辽国的南面官。
荀邃是魏晋南北朝年间政治家荀勗的孙子、司空荀藩长子。他了解音乐,擅长谈论,二十岁时赵王司马伦授予相国掾,之后转任太子洗马。长沙王司马乂召他出任参军,之后司马乂败亡,成都王司马颖获封皇太弟就找来他出任中舍人。邺城失守,荀邃跟随父亲荀藩在密县;其后琅邪王晋元帝召授他丞相从事中郎,但他因为路途危险而不接受任命;晋愍帝加他官左将军、陈留郡太守,到父亲逝世时去职,守丧期满后袭封父亲的西华县公爵位。
皇太孙,储君的一种,简称太孙,与皇太子、皇太弟、皇太叔等,都是皇帝正式继承人的封号。此一继承人通常是太子的嫡子,在太子去世后,改封其为太孙;但是也有少数在太子尚健在且并未被废黜的情况之下,被封为太孙的例子,如唐高宗李治的太孙李重照、明成祖朱棣的太孙朱瞻基。
弘文天皇,日本第39代天皇。天智天皇长子,名大友或伊贺,母原为伊贺国出身的采女。博学多识,有文武才干,深得天智天皇宠爱。671年任太政大臣,总揽朝政。同年12月天皇病亡后,皇子控制近江京,掌握皇权。672年与叔父大海人皇子争夺皇位,发生壬申之乱。7月在濑田川之战中失败,自缢而死,葬于长等山前陵。由于大海人皇子是受过天智天皇正式下诏钦定的皇太弟,同时大友皇子之母的出身地位不够高,因此大友皇子的天皇身份一直不被正式承认,直到1870年明治天皇才追谥其为弘文天皇。
312年,父亲刘聪封刘劢为齐王。316年,被靳准等诬陷刘劢和皇太弟刘乂谋反作乱。318年,封大司徒,后来被靳准诬陷,被皇帝刘粲杀害。
李寿时马当任尚书令。340年九月,后赵皇帝石虎联络成汉皇帝李寿攻打东晋,李寿任命尚书令马当为六军都督,征集士卒七万多人为水军,主持检阅军队,在成都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李寿登上城楼检阅,大有吞噬江南的志向。李寿死后其子李势即位,李势没有儿子,345年,李势的兄弟大将军李广,请求让自己当皇太弟,李势不同意。马当和解思明劝谏说:“陛下兄弟不多,若再有废免,将会更加孤弱危险。”请求李势答应李广的请求。李势猜忌马当、解思明和李广有阴谋,拘捕马当、解思明斩首,夷灭三族。马当深得人心,被杀后,成汉国势日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