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 编辑
福利可以指:
8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漏泽园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福利设施,是制度化后的公墓。漏泽园始于北宋宋徽宗崇宁三年,宋徽宗在蔡京建议设置,其后各朝一直沿用。
劳工及福利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部门,于2007年7月1日成立,专责扶贫、劳工、人力及福利政策,保障劳工权益及改善弱势群体的福祉。而现任局长为孙玉菡。
福利主义主张政府收取缴纳高额的税收,并提供高福利乃至一手承办教育、卫生之类涉及公共服务的事业。
贪婪指一种攫取远超过自身需求的金钱、物质财富或肉体满足等的强烈欲望。贪婪也可以指得寸进尺,永不满足,贪图可能是属于别人的东西。贪心的个体不会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些东西,也不理会其他个体的动机,也可能会忽视其他人的福利,因此被社会部分人视为"有害的"。贪心的人的思想和行动可能会被欲望控制。
公众利益简称公益,意思是一般大众的福利或福祉。最早的大家用例见于鲁迅的文章。鲁迅《准风月谈·外国也有》:“只有外国人说我们不问公益、只知自利、爱金钱,却还是没法辩解。”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王太太有两位姓张的内侄女,很热心公益,在霞飞路一个什么‘妇女改良会’尽义务。”
贫穷门槛、贫穷线、贫困线,是为满足生活标准而需的最低收入水平。一如贫穷的认定,在已发展国家里贫穷门槛的认定标准明显比第三世界高。故联合国在1993年把10月17日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全球超过12亿人处于极度贫穷状态,每天靠着不到1.5美元生活,更有24亿人靠不到2美元过活,且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贫富不均日益显著,他呼吁国际合作消除贫穷,避免社会撕裂与造成不稳定。贫穷门槛为相对标准,系考量该国最低薪资能否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如食、衣、住、行、健保等要素,无法满足最低生存所需者,即列入赤贫。厘定贫穷门槛须要找出所有必需品总开支,即成人一年开支的平均数。此方法是评估能够维持可忍受的生活的最少开支。实际上,不同国家都有不同的贫穷门槛,但普遍来说他们都会利用单一贫穷门槛来比较经济福利程度。在比较国际间的贫穷时常以购买力平价为基准,避免贫穷门槛因兑换率改变。2015年10月世界银行将贫穷线由1.5美元提高至1.9美元。其基础源自美国贫穷门槛,并随通货膨胀上升。因此“以少于1.5美元生活一天”解释为“一天内购买货物及服务的总开支少于在美国以1.5美元所能购买货物及服务”。在发展中国家,最昂贵的开支常是房屋租金。因为它对贫穷门槛有很大影响,经济学家常常留意房地产市场及住屋价格。几乎所有社会都有贫穷的民众。贫穷门槛是一个有用的经济工具,可以用来统计贫困人口,并有助政府来考虑是否利用福利、失业保险去减少贫穷。对于不同情况,个别因素也会考虑,譬如是否单亲,是否年老幼小,婚姻状况等等。
惠福道是香港的一条道路,位于香港岛南区深湾。道路东端连接南朗山道,西端尽头则是圣神修院。该道路的建筑物,大多都是慈善团体的建筑,因此英文名称被命名为Welfare Road,意即“福利道”。
员工福利,是雇员因为受雇工作而有权享用的福利,通常是由雇主直接给予,如折扣购物、免费穿梭巴士等;也可能由第三者提供,如治疗服务,只要出示有效的工作证等。中国大陆的员工基本福利包括养老、工伤、医保、失业、生育和住房公积金六项,统称“五险一金”。
员工福利可能写于雇用合约之内,否则可能不受法律保障,雇主可能任意增减,劳方反对只有以工业行动罢工或辞职对抗之。
官房学派,又称作重商主义的官房学派,又译作“官房主义”,是18世纪和19世纪初流行的德国公共行政科学,旨在对中央集权经济进行强有力的管理,主要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最狭义的学科涉及国家财政的管理,是重商主义的一种形式,强调促进国家福利状况,认为增加国家的黄金、白银等货币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力量。在整个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官房学在北欧国家具有影响力,其学者和实践者是经济学、环境科学和行政知识与技术的先驱。
厚生省是主管福利事务、已经废止的日本日本行政机关,后来演变为厚生劳动省。“厚生”出自中国古代《尚书》“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意谓“厚民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