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 编辑
离子 是指原子分子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而形成的带电荷的粒子。得失电子的过程称为电离,电离过程的能量变化可以用电离能来衡量。
1
相关
非电解质是指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
溶移质是河流中以溶液形式携带的沉积物负荷,尤其是化学风化作用形成的离子。溶移质与悬移质、推移质都是河流流域中物质迁移的主要贡献者。作为溶移质携带的物质的质量通常远小于悬移质,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特别是当流水主要用于灌溉或工业用途等目的时。溶移质占景观总物质通量的很大一部分,其组成对于调节流水的化学和生物过程很重要。
共质体途径是植物的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一种方式,与质体外途径相对。水及离子透过根毛细胞膜上的小通道进入植物体内,再透过细胞与细胞间的小孔道原生质丝,经由皮层、内皮层及周鞘进入根内部木质部的导管细胞,此种运送途径称为共质体运输。
离子键又被称为盐键,是化学键的一种,通过两个或多个原子或化学基团失去或获得电子而成为离子后形成。带相反电荷的原子或基团之间存在静电吸引力,两个带相反电荷的原子或基团靠近时,周围水分子被释放为自由水中,带负电荷和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基团之间产生的静电吸引力以形成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中发生的主要相互作用。它是与共价键和金属键一起的主要键合类型之一。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可重复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锂离子电池使用一个嵌入的锂化合物作为一个电极材料。目前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常见的有:锂钴氧化物、锰酸锂、镍酸锂及磷酸铁锂。
该领域的重要进展是约翰·B·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拉奇德·雅扎米和吉野彰于1970年代开始并发展到1980年代,1991年,Sony和Asahi Kasei达成了商业化的共识。古迪纳夫、惠廷厄姆和吉野彰因开发锂离子电池而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氦合氢离子,化学式为HeH,是一个带正电的离子。它首次发现于1925年,通过质子和氦原子在气相中反应制得。它是已知最强的酸碱质子理论,质子亲和能为177.8 kJ/mol。这种离子也被称为氦氢分子离子。有人认为,这种物质可以存在于自然星际物质中。这是最简单的异核离子,可以与同核的氢分子离子H2相比较。与H2不同的是,它有一个永久的键偶极矩,使它更容易表现出光谱特征。英国《自然》杂志于2019年4月17日发表相关学术成果:人类初次在太空中检测到了氦合氢离子。
离子晶体指的是内部的离子由离子键互相结合的固体物质。
海砂屋,在台湾通俗的说法是指使用含盐分的海砂掺入预拌混凝土所建造的房屋;精确的说法则是依据中华民国国家标准CNS 3090的定义,指的是“混凝土氯离子含量超过标准值”。海砂屋常见的问题有:墙壁及天花板混凝土剥落、钢筋外露锈蚀等,影响居住安全。在不动产交易过程中,混凝土氯离子含量数据会大幅影响估价结果。
氨水指氨气的水溶液,可写作NH3。有强烈刺鼻气味,为具弱碱性的液体。氨水中,氨气分子发生微弱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及铵根离子,旧式化学书本中常记作“NH4OH”或“NH3·H2O”,但“氢氧化铵”事实上并不存在,只是对氨水溶液中的离子的描述,并无法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在物理学中,载流子又称电荷载子,简称载子,指可以自由移动的带有电荷的物质微粒,如电子和离子。在半导体物理学中,电子流失导致共价键上留下的空位被视为载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