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编辑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是1912年10月至1913年5月间奥斯曼帝国巴尔干同盟间的武装冲突,属于18到20世纪近东问题的一部分。当时的巴尔干联军是迅速击败了在兵员数和战略上都处劣势的奥斯曼军队,而迅速取得了战果。由于这场战争,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剩余的大部分领地都被联军夺取。由之也促成了阿尔巴尼亚的独立。保加利亚王国由于不满在马其顿所分成的战利品,转向攻击起其他的前同盟国,引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3
相关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发生于1913年6、7月间,是1912年至1913年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延续。
罗马尼亚王国是于1881年,罗马尼亚联合公国的大公卡罗尔一世即位国王后成立的国家。罗马尼亚王国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持中立态度。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对保加利亚宣战,获得了南多布罗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罗马尼亚王国参加了协约国一方,战后获得了布科维纳、川西凡尼亚、多布罗加、比萨拉比亚等大片土地,实现了大罗马尼亚的构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罗马尼亚王国是德意日轴心国的成员,在纳粹德国压力下被迫将北特兰西瓦尼亚割让给匈牙利王国,南多布罗加割让给保加利亚王国,同时苏联占领了布科维纳和比萨拉比亚。当时的国王卡罗尔二世对领土丧失的不作为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被迫在1940年退位,军人总理扬·安东内斯库立米哈伊一世为国王,但政府实由安东内斯库控制。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罗马尼亚军队跟随德国南方集团军攻苏,10月攻占苏联海港城市敖德萨,并获得摩尔多瓦、乌克兰西部地区。同年12月7日日本珍珠港事件的5日后,罗马尼亚对美国宣战。1944年苏联军队反攻,在雅西-奇西瑙攻势下占领了布加勒斯特,8月23日罗马尼亚国王米哈伊一世及罗马尼亚共产党政变逮捕了安东内斯库总理,罗马尼亚倒戈加入盟军,苏军遂占领了全境。二战结束后,1947年12月30日,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君主制被终止,罗马尼亚王国灭亡。
巴尔干战争指的是1912年到1913年期间在南欧巴尔干半岛上前后发生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博扎达·扬科维奇是一名塞尔维亚将军,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指挥第3集团军,参与了库曼诺沃战役等多场主要战役。
基尔基斯是希腊北部中马其顿大区的一座城市,为基尔基斯州的首府。早在铜铁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中世纪时期,该地在拜占庭帝国与保加利亚帝国之间多次易手。1430年被奥斯曼帝国征服。1912年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被保加利亚占领。次年被希腊占领。希土战争结束后,许多来自小亚细亚的希腊人来此地定居。现该城为一个农业中心。
埃萨德·托普塔尼帕夏,是奥斯曼帝国的政治家、军人,阿尔巴尼亚公国的首相,毕业于伊斯坦布尔军事学院,曾担任宪兵指挥官并加入青年土耳其党人。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期间,拥护阿尔巴尼亚的独立。1914年,因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的暴动,被迫逃亡流亡海外。
埃萨德·托普塔尼帕夏,是奥斯曼帝国的政治家、军人,阿尔巴尼亚公国的首相,毕业于伊斯坦布尔军事学院,曾担任宪兵指挥官并加入青年土耳其党人。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期间,拥护阿尔巴尼亚的独立。1914年,因阿尔巴尼亚民族主义的暴动,被迫逃亡流亡海外。
《旗之赞歌》为阿尔巴尼亚国歌。 作词者为阿尔巴尼亚诗人阿萨德雷尼,作曲者则是罗马尼亚人普里安·波隆贝斯库。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阿尔巴尼亚在奥匈帝国的扶植下宣布独立,随即将该曲使用为国歌。二战结束后,实行社会主义的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继续采用此国歌。1991年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后,国歌依然没有改变。
1913年伦敦条约是在1912年至1913年伦敦会议中签订的条约,在1913年5月30日签订。《伦敦条约》是处理鄂图曼帝国和巴尔干同盟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领土的变动问题。
《旗之赞歌》为阿尔巴尼亚国歌。 作词者为阿尔巴尼亚诗人阿萨德雷尼,作曲者则是罗马尼亚人普里安·波隆贝斯库。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阿尔巴尼亚在奥匈帝国的扶植下宣布独立,随即将该曲使用为国歌。二战结束后,实行社会主义的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继续采用此国歌。1991年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后,国歌依然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