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辅音推移 编辑
历史语言学里,高地德语子音推移,又名第二次子音推移,是在西日耳曼语方言连续体区域的南部地区所发生的,可分为数阶段的语音变化的总称,这个变化可能是在三到五世纪间开始的,而且大部分的变化,都在九世纪,也就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高地德语文献的书写年代前就已完成。历经此变化的语言,也就是古高地德语,和其他没历经过此音变的大陆西日耳曼语言有着清楚的分界,古高地德语亦可借此和完全没受到此推移影响的语言,也就是古英语,做出清楚的分别。
1
相关
古高地德语是今日德语的原型,一般指日耳曼语族在经历过第二次辅音推移之时,在今日德国山区所通行的德语方言。古高地德语出现的时间,估计大约在公元5世纪,直到公元1050年。不过,由于古高地德语的书面语要到公元8世纪下半才出现,有文献把古高地德语出现的时间订为公元750年,并把这年之前的德语称为“史前德语”。事实上,近年已发现一些在6世纪采用Elder Futhark的铭刻,比较著名的有Pforzen buckle。另外,在一些8世纪以前的拉丁语文献里,亦能找到数言片字的古高地德语,足以证明古高地德语出现的时间比750年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