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理性批判 编辑
《纯粹理性批判》被公认为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流传最为广泛,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同时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初版于1781年,并于1787年再版的该书,常被称做康德的“第一批判”,并与其后的《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并称为康德“三大批判”。
1
相关
分析性推理是指观察信息的能力,包括在信息中进行辨析。分析性推理亦涉及没有专业知识的演绎推理,例如:理解一组关系的基本结构,识别在逻辑上一致的陈述,以及从给定的事实与规则中推断出什么可能为事实或必定为事实。分析性推理已成为一种公理,因为它已是不言自明的真理。相比之下,分析-综合区别则需要人们有观察事物的经验关系,不过人们总是会以怀疑的态度去观察事物。伊曼努尔·康德曾在1781年出版的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开头中介绍了“分析推理”与“综合推理”这两个逻辑术语。
王玖兴,曾用名旭东、谦夫,男,汉族,江苏赣榆人,中国西方哲学史专家、翻译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译作有《纯粹理性批判》。
《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的一本短篇著作。该书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后两年首次出版于1783年。
实践理性批判》初版于1788年,伊曼努尔·康德三大批判中的第二部,位于《纯粹理性批判》、《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之后,《判断力批判》之前。康德在本书中主要探讨了道德哲学的问题。
判断力批判》,因出版于《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之后而常被称作“第三批判”,是伊曼努尔·康德的一部哲学著作。主要是阐明人类在理性与感性的判断力。
先验唯心论是德国哲学伊曼努尔·康德在18世纪建立的理论。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这种观点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阐释。康德认为,主体认识客体的方式,不是直接对物自体进行认知,而是在知觉中对象通过一定的方式作为现象向我们显现。因此康德的这个理论就限定了人认识能力的范围,并且也因此否定了我们有直接认知物自体的能力。换言之,物自体必须通过心灵的认知形式才能够被我们所经验到。
先验唯心论是德国哲学伊曼努尔·康德在18世纪建立的理论。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这种观点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阐释。康德认为,主体认识客体的方式,不是直接对物自体进行认知,而是在知觉中对象通过一定的方式作为现象向我们显现。因此康德的这个理论就限定了人认识能力的范围,并且也因此否定了我们有直接认知物自体的能力。换言之,物自体必须通过心灵的认知形式才能够被我们所经验到。
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的一本短篇著作。该书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后两年首次出版于1783年。
康德的一生可以以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后期从1781年开始的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