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海军 编辑
纳粹德国海军是指1935年至1946年期间的德国海军。战争海军取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海军和魏玛共和国的国家海军,为德意志国防军中的海军力量。战争海军起源于一战后《凡尔赛条约》的严格限制,当时明文规定其吨位总数和禁止潜艇的研制,但在威玛共和国的海军人员暗中推动下,与外国企业合作研究海军科技。其后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废除《凡尔赛条约》和签订《英德海军协定》,德国海军开始大量建造新式船舰。在重建的过程里,德国海军曾研制一个特殊的舰种:装甲舰和执行大型造舰计划:Z计划。原本德国海军预计1945年为开战时间,计划建立一支能与头号假想敌:英国皇家海军匹敌的水面舰队,其中包括建造航空母舰。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39年爆发,德国海军在许多方面都尚未准备,便以一支有限力量的海军去攻击运载英国国内需求物资的商船,并消灭因分散护航而较弱的英国海军舰队。
1
相关
德意志国防军是1935年-1945年间纳粹德国的军事力量,军种包括陆军、纳粹德国海军和空军,纳粹党的武装党卫队单位有时也从属于国防军。
海军总司令部是纳粹德国时期的德国国防军纳粹德国海军最高司令部。1935年,希特勒宣布重整军备,多数在《凡尔赛条约》下受到限制而暗自发展的机关公开化,原威玛国家海军司令部——“海军总部”改名为“海军总司令部”,结构也基本承袭后者。“海军总司令部”负责人为“海军总司令”,该单位统筹海军包括指挥、管理、训练在内的所有业务,在1936年中时下有五个单位:
弗里德里希·克虏伯日耳曼尼亚船厂位于德国基尔港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志帝国海军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海军最大和最重要的U型潜艇建造者之一。
卡尔·邓尼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海军的重要领导人,军衔为纳粹德国海军元帅、先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纳粹德国海军潜艇舰队总司令、纳粹德国海军总司令,以及在希特勒自杀后继任联邦大总统而成为第三帝国末代总统。
舰队司令部是纳粹德国海军的一个指挥机构,由1925年4月1日的“海上部队总司令”一处改编而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都一直直属于海军总司令之下,其最高负责人为“舰队司令”。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后,“舰队司令部”改由各处的“海军集群司令部”直接指挥。1939年11月,“装甲舰司令”接替“舰队司令”之职,其原所属船舰也并入舰队司令部中。1940年10月,“舰队司令部”也兼任“西部海军司令”职务。1942年夏,“潜艇司令”从“舰队司令部”中独立出来。1943年3月,舰队司令部并入“海军北方集群司令部”之下,但保有自己的幕僚团队。
克莱顿-伏尔甘是一间芬兰造船厂,位于图尔库,建于1883年,曾为芬兰最大海军船厂,其著名生产舰只为芬兰海军用的海防舰、潜艇,也为纳粹德国海军建造过VII级潜艇的模型,后于1976年时停止建造船只,由图尔库修船厂接手使用设备,直至2004年时全面废弃。
俾斯麦级战列舰纳粹德国海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所建造的两艘战列舰的船级。它们是德国海军建成的最大型军舰。其中俾斯麦号战舰于1936年7月动工,1940年9月落成;而其姊妹舰提尔皮茨号战列舰则是在1936年10月进行龙骨架设,1941年2月完工。
元帅是德意志地区的一个军衔。在德意志邦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境内,称帝国元帅,在哈布斯堡君主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该头衔为 。 该军衔相当于德意志帝国海军和纳粹德国海军的大上将,为五星上将,与当今北约部队的OF-10相当。
卡尔·邓尼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海军的重要领导人,军衔为纳粹德国海军元帅、先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纳粹德国海军潜艇舰队总司令、纳粹德国海军总司令,以及在希特勒自杀后继任联邦大总统而成为第三帝国末代总统。
坦噶号鱼雷艇母舰是1935年中华民国海军电雷学校向德国订购的鱼雷艇母舰,此舰在1936年于德国北部城市罗斯托克的海王星船厂开工建造,1937年12月14日下水,1939年1月21日完成,原本完工时会改名为“戚继光号”,但由于当时抗日战争已开打了一年有多,中国沿海已全部沦陷,连先前订购的3艇S艇都祇能用于长江内河,再加上德日已经结盟,这样更不能移交给中国,故由纳粹德国海军接收,以德属东非城市坦噶命名,改名为“坦噶号”,除了本舰还有8艘S-30鱼雷艇也一起被德国人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