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兰 指德国西北部莱茵河两岸的土地。但一部分民众认为东岸文化不同,戏称该地是Schäl Sick——较为不好的对岸。莱茵兰本作地理名词,但也蕴含政治与文化意义。它曾是普鲁士的省份,称为莱茵省 或莱茵普鲁士 ,亦即今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两个省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三国协约联军占领莱茵兰西部,并根据凡尔赛条约把该地非军事化。1936年,纳粹德国军队占领该地,破坏条约要求。
空降猎兵是德国伞兵规模最大的一支部队,其“猎兵”原是猎人之意,至普鲁士时期也指轻步兵部队。空降猎兵成立于1935年,隶属空军,希特勒撕毁凡尔赛条约后,在空军一级上将克特·司徒登扩建培训下,建立数个师级的伞兵部队,参加了之后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期间,盟军将德国的空降猎兵称为绿色恶魔。空降猎兵曾进行数次空降作战,直到1941年的克里特岛战役,由于损失过大,希特勒下令禁止再进行大型的空降作战,从此之后,德国伞兵在大战中主要作为精锐地面部队使用,还有进行几次小规模的空降行动。纳粹德国除了空降猎兵外,陆军和武装亲卫队皆有小规模的伞兵部队,隶属单位不同。战后,纳粹德国瓦解,东德的国家人民军和西德联邦国防军皆各自拥有小型伞兵部队;至两德统一后的现代,德国拥有1个旅级的伞兵部队。
五四运动,又称54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中国学生运动史。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学生游行示威,抗议巴黎和会上有关山东问题的决议,敦促当时的北洋政府不可签约,要求惩处相关官员。事情的缘由是,中华民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本期望“公理战胜强权”,能收回战败国德意志帝国在山东省的山东问题,但参会各国决定把权益转让给大日本帝国,中国民众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积蓄的中国民族主义爆发,学生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上街游行,并发展到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五四运动”这个概念一般还包括5月4日后一系列的全国性游行示威、罢课、罢市、罢工等事件,包括工商界参与的六三运动,导致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亲日派官员被罢免,最后中国代表团6月28日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纳粹德国空军是指1933年至1945年的德国空军,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39年9月在欧洲爆发时当时世上最强大、最先进和最具战斗经验的一支空军。纳粹德国空军于1935年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撕毁了《凡尔赛条约》后正式成立,用途主要是为支援闪击战横扫欧洲。其中,德国的飞机大部分皆为先进的设计,在技术上胜过1930年代的其他大部分国家。如Ju 87“斯图卡”轰炸机和Bf 109战斗机即是当时德国空军的代表性军机。空军是德军在闪击战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提供了陆军战术性的密接支援,令德军在战争头九个月内以非常短的时间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其胜利进展直到1940年于不列颠空战才被英国皇家空军所中止,原因是当时的德国空军缺乏战略打击能力。尽管这场空战的失败挫伤了德国空军的气势,当希特勒于1941年6月为扩大“生存空间”而入侵苏联时,德国空军在初期仍取得不小的战果,其胜利一直到1942年至1943年的苏联冬天所中止。
波兰走廊是德国在1919年根据凡尔赛条约割让予波兰的一块狭长领土,现在是波兰的领土。当时领土分配是基于三项考虑:
五四运动,又称54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中国学生运动史。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学生游行示威,抗议巴黎和会上有关山东问题的决议,敦促当时的北洋政府不可签约,要求惩处相关官员。事情的缘由是,中华民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本期望“公理战胜强权”,能收回战败国德意志帝国在山东省的山东问题,但参会各国决定把权益转让给大日本帝国,中国民众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积蓄的中国民族主义爆发,学生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上街游行,并发展到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五四运动”这个概念一般还包括5月4日后一系列的全国性游行示威、罢课、罢市、罢工等事件,包括工商界参与的六三运动,导致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亲日派官员被罢免,最后中国代表团6月28日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国际劳工组织是联合国的一个联合国专门机构,也是联合国唯一的三方架构。该组织成立于1919年,其设立是《凡尔赛条约》的组成部分。该组织制订劳工标准、政策和计划,促进所有女性和男性享有体面劳动,追求社会正义以建立世界持久和平。该组织因保障社会正义、努力增进国家间情谊获得了1969年诺贝尔和平奖。截至2021年3月,该组织共有187个成员国。
卡普政变 是一场企图推翻魏玛共和国的政变,导火线是威玛政府签署凡尔赛条约。1919年初,正规军威玛防卫军大约有35万人,当中25万人加入自由军团的各个组织。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军队人数最多为10万人,因此政府必须遣散自由军团。1920年3月,政府下令解散艾尔哈特海军旅。旅长艾尔哈特拒绝从命,向柏林国防军司令吕特维兹将军求援。吕特维兹曾在1918至19年负责组织自由军团,又是狂热的君主主义者,要求联邦大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和国防部长古斯塔夫·诺斯克停止裁军计划,遭到艾伯特拒绝。吕特维兹命令埃尔哈特旅开赴柏林,部队于3月13日占领该市。吕特维兹是策动政变的首脑,而政变名义上的领袖是沃尔夫冈·卡普——来自东普鲁士的62岁公务员、狂热民族主义者。诺斯克下令正规军镇压政变,但是遇到阻碍。陆军司令汉斯·冯·塞克特将军告诉诺斯克:“国防军不打国防军。”塞克特反对政变,但也不打算镇压。威玛政府被迫放弃柏林,逃到斯图加特,号召德国工人大罢工来对抗政变。工人大罢工令国家陷入瘫痪,政变旋即失败,沃尔夫冈·卡普和吕特维兹逃亡瑞典。魏玛共和国能够在1920年逃过一劫,是因为工人阶级愿意协助政府;自由军团的将领大多不支持政变,也许是认为政变不合时机。
海军总司令部是纳粹德国时期的德国国防军纳粹德国海军最高司令部。1935年,希特勒宣布重整军备,多数在《凡尔赛条约》下受到限制而暗自发展的机关公开化,原威玛国家海军司令部——“海军总部”改名为“海军总司令部”,结构也基本承袭后者。“海军总司令部”负责人为“海军总司令”,该单位统筹海军包括指挥、管理、训练在内的所有业务,在1936年中时下有五个单位:
德属东非是德意志帝国在东非地区的殖民地,其领土约为现今的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大陆部分、肯尼亚南部、莫桑比克北部等地区,总面积994,996平方公里,几乎是今日德国面积的三倍。德属东非最早由德国东非公司建立并运营;在1880年代晚期,德国东非公司由于无法镇压土著起义,遂寻求军方的帮助。德意志帝国亦在此地设立殖民地政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比利时、葡萄牙均有派遣军队进攻此地,但直到1918年德国投降时,协约国阵营都始终无法占领全境。德国投降后,国际联盟于1919年依据凡尔赛条约分别将卢旺达及布隆迪交付比利时、洛伏马河以南地区交付葡萄牙、坦噶尼喀交付英国托管,结束了德国34年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