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 编辑
经学在中文语境一般特指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仅《四库全书》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百二十七卷。经学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
9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十三经注疏指一套特定的儒家十三经注解,包括《周易注疏》、《尚书注疏》、《毛诗注疏》、《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注疏》、《春秋左传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穀梁传注疏》、《孝经注疏》、《论语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是由汉朝至唐一千多年中经学的总结性成果。各部注、疏成书最早者在西汉,最晚者在南宋。在明朝,十三部经书及其注疏首次一同刻板印刷,并获得帝王朝廷的肯定,从而使“十三经注疏”成熟、确立为一个整体性概念。
诸葛瑾,表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孙吴的政治家和武将,诸葛瑾胞弟是仕于蜀汉的诸葛亮,族弟是仕于魏的诸葛诞;官至太傅和大将军,其子诸葛恪也在东吴官至太傅及丞相。生于经学世家的诸葛瑾,治《毛诗》、《尚书》及《左氏春秋》。诸葛瑾公私分明,虽与胞弟诸葛亮阔别多年,但因各为其主,在出使蜀汉时,兄弟聚面只谈论公务,私下不相往来,但会互通书信作问候,现存有诸葛亮写给诸葛瑾的《与兄瑾书》多篇。
古史辨派,是以顾颉刚、钱玄同、胡适等为代表,在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论题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现象。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朝明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古体诗、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中医学、星相、建筑、武术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博士是教育机构授予的最高一级学位,如某科系哲学博士、自然科学博士、文学博士、教育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医学博士。日常生活中博士学位会与姓氏相结合而被称为某博士,而博士的英文和“医生”一样是“Doctor”。基本上博士论文必须包含该领域创新又有深度的内容,并通过同行学者审查方能取得博士学位;然而,法律博士虽称作“博士”,这不是一般所指的学术型“博士学位”,在美国与PhD博士学位具备同等地位。中国古代的“博士”则是指专门精通某一门学问或传授经学的官名。后来博士一词衍生为可指涉对特定的某一种专门职业精通的人,比如“茶博士”、“酒博士”等,类似近代对于服务业跟制造业师傅的称呼。
景鸾,字汉伯,广汉郡梓潼人。年轻时跟随老师学习经学,与广汉郝伯宗、蜀郡任末、颍川李仲、渤海孟元叔游学七州。理解《齐诗》、《施雠易》,兼受《河图洛书》图书纬书,作《易说》和《诗解》,文​​句兼取《河洛》,按类编排,名为《交集》。又著《礼内外记》,一作《礼内外说》,号曰《礼略》。抄录风角杂书,罗列占验,作《兴道》一篇。以及作《月令章句》。著述共五十多万字。数次上书陈述救灾异之术。州郡聘请景鸾,但景鸾不愿就职。后来寿终正寝。
孔安国,表字子国,孔子家族成员,西汉鲁国曲阜人,习通经学与董仲舒齐名。学识渊博,《史记》作者司马迁研究《尧典》、《禹贡》等篇时也曾请教于他,后世尊其为先儒。卒年约六十。
郑玄,表字康成,北海郡高密人,东汉经学家、预言家。集两汉经学小成。曾拜大司农。《拾遗记》称郑玄为“经神”。
阮元,表字伯元,号芸台,又号揅经老人、雷塘庵主等,江苏仪征人,清朝政治人物,乾嘉学派经学家。
博士是教育机构授予的最高一级学位,如某科系哲学博士、自然科学博士、文学博士、教育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医学博士。日常生活中博士学位会与姓氏相结合而被称为某博士,而博士的英文和“医生”一样是“Doctor”。基本上博士论文必须包含该领域创新又有深度的内容,并通过同行学者审查方能取得博士学位;然而,法律博士虽称作“博士”,这不是一般所指的学术型“博士学位”,在美国与PhD博士学位具备同等地位。中国古代的“博士”则是指专门精通某一门学问或传授经学的官名。后来博士一词衍生为可指涉对特定的某一种专门职业精通的人,比如“茶博士”、“酒博士”等,类似近代对于服务业跟制造业师傅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