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 编辑
埃德蒙德·古斯塔夫·阿尔布雷希特·胡塞尔,著名德语哲学家现象学创立者。
5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田边元,生于东京,为日本京都学派第一代的哲学家。早期在东京大学读自然科学,1908年转入哲学系,从学于井上哲次郎、柯贝尔等人,1913年于东北大学担任讲师,于自然科学科讲授哲学。1918年他受聘至京都大学,与西田几多郎逐渐形成京都学派。1922年至24年,田边元以文部省在外研究员的身份,赴德跟随胡塞尔学习现象学,后转向青年海德格尔。1942年至45年,因战争停止一切文笔活动。1945年退官隐居于群马县长野原町北轻井泽大学村。1947年获任命为帝国学士院会员。1951年获颁日本文化勋章,同年妻子千代辞世。1961年脑软化症并发,入院群马大学中尾内科,1962辞世。
让-吕克·马里翁,法国哲学家、天主教神学家。马里翁作为现象学家开始‘神学转向’。他的现象学‘神学转向’不能视为现象学在神学领域的应用,这意味着写作处於哲学和神学之间,他最知名的神学著作《存有之外的上帝》就是如此。马里翁的研究范围非常广阔,包括笛卡儿主义、当代现象学、基督教神学。他曾是德里达的学生,受到教父学、神秘神学、现象学还有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他绝大多数都在处理笛卡尔还有现象学论者,诸如胡塞尔和海德格提出的问题。
存在主义美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在二次大战后达到鼎盛。存在主义是在胡塞尔现象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有不同特点。
伊曼纽尔·列维纳斯,当代犹太裔法国哲学家,出生于今日的立陶宛共和国,在1928年于弗莱堡大学跟随胡塞尔研究现象学。他对海德格的《存在与时间》有深入的研究,其著作可以说是对海德格的一种批判与延续。列维纳斯认为,胡塞尔的现象学与海德格的存有哲学的盲点在于,其整体的思想结构都关注在“存有者”通往“存有”的存有论途径上,他则是逆向思考,思索“存有”如何到“存有者”,并且坚称存有者须将优先性交还给“他者”。
卡尔·洛维特,生于德国慕尼黑,为犹太裔德国人,德国著名哲学家,曾追随胡塞尔与马丁·海德格尔研究哲学。
木田元,日本哲学家,生于日本新潟县新潟市,毕业于东北大学文学部哲学专业。精研现象学,因通俗易懂地翻译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人的著作而为人所知。二战后的凋弊期间,曾靠着黑市交易维持生计。
安东尼奥·米良-皮埃莱,生于西班牙加的斯省,西班牙哲学家。于1947年完成博士论文《观念上存有:对胡塞尔与哈特曼的研究》。
安东尼奥·米良-皮埃莱,生于西班牙加的斯省,西班牙哲学家。于1947年完成博士论文《观念上存有:对胡塞尔与哈特曼的研究》。
伊曼纽尔·列维纳斯,当代犹太裔法国哲学家,出生于今日的立陶宛共和国,在1928年于弗莱堡大学跟随胡塞尔研究现象学。他对海德格的《存在与时间》有深入的研究,其著作可以说是对海德格的一种批判与延续。列维纳斯认为,胡塞尔的现象学与海德格的存有哲学的盲点在于,其整体的思想结构都关注在“存有者”通往“存有”的存有论途径上,他则是逆向思考,思索“存有”如何到“存有者”,并且坚称存有者须将优先性交还给“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