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宗教改革 编辑


英格兰宗教改革是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一部分,以1534年《至尊法案》的颁布为开始的标志,英格兰教会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会。不同于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宗教改革,英格兰宗教改革是由英国王室发动的,它的直接导火索是因为教廷不同意亨利八世的离婚,而愤怒的亨利因此脱离教廷,宣布独立,因此,英格兰宗教改革相比于欧洲大陆的宗教改革普遍被认为不够彻底。但是,这场运动作为宗教改革运动的一环,仍然大大地影响了英国和全世界。
2
相关
亨利八世,是英格兰君主列表亨利七世次子,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年4月22日继位。他也是爱尔兰领主,后来更成为爱尔兰国王。亨利八世为了休妻另娶新王后而与当时的教宗反目,推行英格兰宗教改革,并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许自己另娶,并将当时英国主教立为英国国教,使英格兰教会脱离圣座,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并解散教廷在国内的修道院,使英国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顶峰。他在位期间,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虽然亨利八世是英格兰宗教改革的推行者,英国国教的领导人,但是他对教义没什么创见,一生都提倡天主教仪式及教条,只是反对教宗的权威而已。他的后裔爱德华六世以及伊丽莎白一世都继续推行改革,让英国国教新教化。但在他的女儿玛丽一世在位期间曾恢复天主教的地位。亨利八世曾经有六次婚姻,其中有两个妻子被其下令斩首。
卡舍尔 是爱尔兰蒂珀雷里郡的一个镇。2011年人口4,051人。卡舍尔教省就是以该镇命名。天主教卡舍尔暨埃姆利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在英格兰宗教改革之前曾设于卡舍尔,现在设于瑟勒斯。爱尔兰圣公会的卡舍尔暨Ossory教区的六个主教座堂之一仍设于卡舍尔的圣施洗约翰座堂。
罗拉德派,或称罗拉德主义、罗拉德运动是英格兰宗教改革期间产生的一个新教流派。由约翰·威克里夫在1381年发起,旨在反抗天主教的权威。其信仰依据为罗拉德派的十二点结论。
斯蒂芬·加德纳英格兰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主教、政治家,玛丽一世时曾任大法官。
圣若望·费舍尔是一位英格兰王国的罗马天主教主教、枢机和殉道圣人。他与圣托马斯·莫尔共用罗马天主教会的6月22日和英格兰教会的7月6日为他们的圣日。费舍尔由于在英格兰宗教改革中拒绝接受亨利八世成为英格兰教会的首领,并且支持教宗才是大公教会的权威首领而被亨利八世处决。
亨利八世,是英格兰君主列表亨利七世次子,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1509年4月22日继位。他也是爱尔兰领主,后来更成为爱尔兰国王。亨利八世为了休妻另娶新王后而与当时的教宗反目,推行英格兰宗教改革,并通过一些重要法案,容许自己另娶,并将当时英国主教立为英国国教,使英格兰教会脱离圣座,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并解散教廷在国内的修道院,使英国王室的权力因此达到顶峰。他在位期间,把威尔士并入英格兰。虽然亨利八世是英格兰宗教改革的推行者,英国国教的领导人,但是他对教义没什么创见,一生都提倡天主教仪式及教条,只是反对教宗的权威而已。他的后裔爱德华六世以及伊丽莎白一世都继续推行改革,让英国国教新教化。但在他的女儿玛丽一世在位期间曾恢复天主教的地位。亨利八世曾经有六次婚姻,其中有两个妻子被其下令斩首。
圣巴特利爵教堂是一座大型罗马天主教本堂区圣堂,位于伦敦苏豪广场,于1792年9月29日祝圣,是英格兰宗教改革后第一座天主教堂。该教堂拥有很大的地下墓穴。
坎特伯雷大主教是“全英格兰主教长”或英格兰“第一主教”,实际上为既定的英国国教会之首,以及象征意义上的全世界普世圣公宗之首。从6世纪至16世纪,坎特伯雷大主教与教宗以及天主教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英格兰宗教改革期间,教会起初只是暂时脱离了罗马教宗权威,到后来就永久与后者决裂。自此,大主教一直领导着独立的国教会,并表面上继承了罗马天主教堂。
解散修道院是《至尊法案》颁布后,1536年至1541年间亨利八世的一系列解散英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修道院的行为。它是英格兰宗教改革的一部分,期间大量修道院的财产被重新分配,修士也被迫还俗。它目的是为英国国王提供战争经费,并与教宗决裂。
求恩巡礼是1536年10月英格兰约克郡爆发的一场反抗亨利八世的民众反抗运动,后波及英格兰北部地区,如坎伯兰、诺森伯兰郡和兰开夏北部。事件起因与英格兰宗教改革期间,亨利八世与天主教会决裂并解散修道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