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 编辑
宗教改革是指天主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的教派分裂改革运动,也是新教形成的开端,主要由马丁·路德加尔文慈运理亨利八世神学家与政治领袖发起。1517年,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的开始,即德意志宗教改革
3
相关
小圣堂是基督徒聚集和弥撒的场所,尤指没有神职人员常驻的教堂。它可以附属于各种机构,例如较大的教堂、大学、医院、 宫殿、 监狱或墓地,也可以是一座独立的建筑物,有时还有自己的庭院。直到宗教改革以前,小圣堂是指以下的礼拜场所:不是由当地本堂神父主要职责的次要地点,或者属于个人或机构。许多大型教堂拥有一个或多个次要的祭坛,如果它们拥有自己分开的空间,就经常被称为小圣堂。
基督新教,简称新教,源于16世纪神学家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乌利希·慈运理等人所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基督教西方教会中天主教会以外基督教派系的统称,与天主教、东正教并列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新教的核心教义为“因信称义”,强调基督已经作出耶稣被钉十字架为世人赎罪,人是单单借着信心而不是靠善行获得上帝的得救。新教以《圣经》为信仰之唯一权威,并且否定天主教教皇制,更相信所有信徒都普遍的祭司职分。教内不同宗派在圣餐等神学问题上持不同看法,但普遍遵循“五个唯独”原则。
基督新教,简称新教,源于16世纪神学家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乌利希·慈运理等人所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基督教西方教会中天主教会以外基督教派系的统称,与天主教、东正教并列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新教的核心教义为“因信称义”,强调基督已经作出耶稣被钉十字架为世人赎罪,人是单单借着信心而不是靠善行获得上帝的得救。新教以《圣经》为信仰之唯一权威,并且否定天主教教皇制,更相信所有信徒都普遍的祭司职分。教内不同宗派在圣餐等神学问题上持不同看法,但普遍遵循“五个唯独”原则。
独立教会,亦称独立派基督徒,是基督新教分支之一。独立教会与宗教改革没有历史渊源,近年来更发展出独立于传统宗派的教会组织和信仰实践模式。
弥撒曲,原为天主教、东正教和圣公会的弥撒仪式所用声乐套曲,歌词使用拉丁文,分普通弥撒和特别弥撒两大类,用于葬礼、婚礼、就职、登基等不同的仪式。宗教改革之后,新教作曲家也创作弥撒曲,但是内容和形式与天主教弥撒曲有所不同。
基督新教,简称新教,源于16世纪神学家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乌利希·慈运理等人所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基督教西方教会中天主教会以外基督教派系的统称,与天主教、东正教并列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新教的核心教义为“因信称义”,强调基督已经作出耶稣被钉十字架为世人赎罪,人是单单借着信心而不是靠善行获得上帝的得救。新教以《圣经》为信仰之唯一权威,并且否定天主教教皇制,更相信所有信徒都普遍的祭司职分。教内不同宗派在圣餐等神学问题上持不同看法,但普遍遵循“五个唯独”原则。
奥格斯堡信条》,,是信义宗 主要承认的信仰教条。和宗教改革最重要的文件之一。 《奥斯堡信条》使用德文和拉丁语文并列,并由一些神圣罗马帝国统治阶层和自由市民,于1530年6月25日在奥格斯堡议会提出。
16世纪是指西元1501年1月1日至1600年12月31日的这一段时期。16世纪是地理大发现、殖民主义发展的一个世纪,也是宗教改革的时代,使各种新的神学思想出现。
灵魂睡眠、灵魂永远消灭以及有条件的灵魂的不朽是宗教改革时期的
一个基督教教义和学说。该理论认为死者不上天堂,相反,他们睡在尘埃中,直到审判日和死人复活。现代历史学家用这英文单词Christian mortalism为来形容这一学说。
依纳爵‧罗耀拉是西班牙籍天主教会神父及神学家,亦为耶稣会会祖、以及基督教圣人之一。他在天主教会内进行反宗教改革,以对抗由马丁·路德等人所领导的宗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