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宗 编辑
茅山宗是道教的一个派别,因为其活动中心为茅山而得名,源自上清派,以上清经为主要经典。
1
相关
杨羲,表字羲和,东晋道士,是道教上清经的主要作者。元代茅山宗追尊杨羲为第二代宗师。
司马承祯,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河内郡温县人,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
韦景昭,表字怀宝,唐朝丹阳郡延陵县人,号称“紫阳真人大法师”。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四代宗师,李含光门人。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赐号贞白先生,丹杨郡秣陵县人,刘宋道士、医学家、文学家与书法家,博学多才,善于描写自然风景,精通医药与天文知识,兼修佛教、道教二教,特别尊崇东晋时出世的上清经,成为道教上清派的代表人物。南齐时,他担任亲王的侍读多年,有感官职低微,索性辞官隐居不仕,率弟子栖隐茅山,专心修道,却因梁武帝曾常派人向他咨询国事,有“山中宰相”的美誉。陶弘景长期炼丹,铸炼宝刀,撰有《真诰》、《登真隐诀》、《本草经集注》等道教与医学重要著作,受元代茅山宗追尊为第九代宗师,其渊博知识广受现代史家所推崇。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赐号贞白先生,丹杨郡秣陵县人,刘宋道士、医学家、文学家与书法家,博学多才,善于描写自然风景,精通医药与天文知识,兼修佛教、道教二教,特别尊崇东晋时出世的上清经,成为道教上清派的代表人物。南齐时,他担任亲王的侍读多年,有感官职低微,索性辞官隐居不仕,率弟子栖隐茅山,专心修道,却因梁武帝曾常派人向他咨询国事,有“山中宰相”的美誉。陶弘景长期炼丹,铸炼宝刀,撰有《真诰》、《登真隐诀》、《本草经集注》等道教与医学重要著作,受元代茅山宗追尊为第九代宗师,其渊博知识广受现代史家所推崇。
陆修静,字元德,谥号简寂先生,吴兴东迁县人,南北朝时道士,先后隐居于云梦山、庐山等地,为刘宋皇帝召见和供养,讲经说法,使道教盛极一时。他编纂道经目录《三洞经书目录》及《灵宝经目》,判别当世灵宝经的真伪,订立道经三分的“三洞四辅”架构,是为道教史上最古的道经目录。他苦心研究道教科仪,根据灵宝经内容编订道教的斋醮与传授仪,确立灵宝箓的授箓制度,程序次第皆有所本,成为后世道教科仪的典范。他又尝试改革当时腐败的天师道制度,加强天师道的组织与道民的连系。陆修静与唐代道士张万福、杜光庭并称为“科教三师”,宋代获追封为丹元真人,并受茅山宗尊为第七代宗师。至今道士仍宣称他们所修建的斋仪源出自陆修静。
王远知,字德广,琅玡郡临沂县人,是茅山宗第十代宗师。
王轨,字洪范,又字道模,琅玡临沂人茅山宗道士,对道经的收集整理作了许多工作。
潘师正,字子真,赵州赞皇青山里人,道教上清派或茅山宗第十一代宗师。陶弘景传王远知,王传潘师正,潘传司马承祯。
潘师正,字子真,赵州赞皇青山里人,道教上清派或茅山宗第十一代宗师。陶弘景传王远知,王传潘师正,潘传司马承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