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安德森 编辑
菲利普·沃伦·安德森,美国物理学家
物理上,在反铁磁性、高温超导等领域有重大贡献。
3
相关
安德森模型是一种哈密顿算符,通常用来描述重费米子,是由菲利普·安德森发展出来的理论。以数学的方法表示为:




H
=



σ



ϵ

f



f

σ






f

σ


+



j
σ



ϵ

j



c

j
σ






c

j
σ


+



j
,
σ



+
U

f








f





f








f






{\displaystyle H=\sum _{\sigma }\epsilon _{f}f_{\sigma }^{\dagger }f_{\sigma }+\sum _{j\sigma }\epsilon _{j}c_{j\sigma }^{\dagger }c_{j\sigma }+\sum _{j,\sigma }+Uf_{\uparrow }^{\dagger }f_{\uparrow }f_{\downarrow }^{\dagger }f_{\downarrow }}


约翰·范扶累克,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米德尔敦,美国物理学家,1977年,因为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与菲利普·安德森、内维尔·莫特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80年,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去世。
约翰·范扶累克,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米德尔敦,美国物理学家,1977年,因为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与菲利普·安德森、内维尔·莫特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80年,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去世。
内维尔·弗朗西斯·莫特爵士,名誉勋位,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物理学家,1977年,因为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与菲利普·安德森、约翰·凡扶累克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内维尔·弗朗西斯·莫特爵士,名誉勋位,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物理学家,1977年,因为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与菲利普·安德森、约翰·凡扶累克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约翰·范扶累克,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米德尔敦,美国物理学家,1977年,因为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与菲利普·安德森、内维尔·莫特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80年,在马萨诸塞州剑桥去世。
内维尔·弗朗西斯·莫特爵士,名誉勋位,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物理学家,1977年,因为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与菲利普·安德森、约翰·凡扶累克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内维尔·弗朗西斯·莫特爵士,名誉勋位,皇家学会院士,英国物理学家,1977年,因为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与菲利普·安德森、约翰·凡扶累克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凝聚体物理学中,共振价键理论是一种试图解释高温超导的理论模型。1987年,美国物理学家菲利普·安德森和印度物理学家Ganapathy Baskaran提出了该理论。此理论认为在铜氧化物晶格中,邻近铜原子相互作用形成价键,将电子固定在位置上。然而,经过掺杂之后,这些电子可以像库柏对一样运动而形成超导现象。安德森在他1987年发表的论文中认为掺杂铜氧化物中超导的起源是铜氧化物的莫特绝缘体特性。共振价键理论是在赫巴德模型和T-J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用于研究强关联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