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 编辑
物理学家是指受物理学训练、并以探索物质世界的组成和运行规律为目的科学家。研究范畴可细至构成一般物质的微细粒子,大至宇宙的整体,不同的范围都会有相对的专家。对应于物理学分为理论物理学实验物理学,物理学家也可以分为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物理学中理论和实验都是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有时候这样的分类很难界定,只不过在一个物理学家更偏重理论的情况下,被称为理论物理学家的例子包括爱因斯坦海森堡狄拉克埃尔温·薛定谔尼尔斯·波耳杨振宁等;而若偏重实验,则称为实验物理学家,例如艾萨克·牛顿法拉第亨利·贝克勒尼古拉·特斯拉马克斯·冯·劳厄约瑟夫·汤姆森、欧内斯特·劳伦斯、吴健雄威廉·肖克利朱棣文 等。
5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查尔斯·弗朗西斯·里克特,美国物理学家、地震学家,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欧弗佩克。曾任职于加州理工学院与同事宾诺·古登堡共同创立了判定地震规模的里氏地震规模,并于1935年首次使用这一度量方式。
费米悖论阐述的是对地外文明存在性的过高估计和缺少相关证据之间的矛盾。
宇宙的年龄和庞大的星体数量意味着,除非地球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否则地外生命应该广泛存在
。在1950年的一次非正式讨论中,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问道,如果银河系存在大量先进的地外文明,那么为什么连飞船或者探测器之类的证据都看不到。对这个话题更加具体的探讨最早出现在1975年迈克尔·H·哈特的文章中,有时也被叫做麦克·哈特悖论。另一个紧密相关的问题是大沉默——即使难以恒星际旅行,如果生命是普遍存在的话,为什么我们探测不到电磁信号?有人尝试通过寻找地外文明的证据来解决费米悖论,也提出这些生命可能不具备人类的智慧。也有学者认为高等地外文明根本不存在,或者非常稀少以至于人类不可能联系得上。地球殊异假说有时被认为为费米悖论提供了一种解释的答案。
土卫六,又称为“泰坦”,是环绕土星运行的一颗天然卫星,是土星的卫星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太阳系太阳系天然卫星列表。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在1655年3月25日发现它,也是在太阳系内继木星伽利略卫星后发现的第一颗卫星。由于它是太阳系第一颗被发现拥有浓厚大气层的卫星,因此被高度怀疑有生命体的存在,科学家也推测大气中的甲烷可能是生命体的基础。土卫六可以被视为一个时光机器,有助我们了解地球最初期的情况,揭开地球生物如何诞生之谜。
莫德采·米尔格若姆是一位以色列物理学家,目前于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进行研究,并担任教授。莫德采·米尔格若姆最著名的成就是1981年提出修正牛顿重力理论来解决暗能量与星系自转问题。米尔格若姆认为在长距离之下会出现额外重力,并用来解释先锋10号和先锋11号异常运动。
劳伦斯陨石坑是位于月球正面静海以东和丰富海西北之间高地上的一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美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劳伦斯和美国首位非裔宇航员小罗伯特·亨利·劳伦斯,1973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爵士,名誉勋位,OBE,军功十字勋章,皇家学会,出生于澳洲的物理学家,他拥有澳洲和英国双重国籍,因为发现了关于X射线衍射的布拉格定律,1915年与其父威廉·亨利·布拉格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天文学家是研究天文学、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因为有些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对天文理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下面的列表中也包括这些人。
格尔德·宾宁,德国物理学家,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发明者之一,198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梅尔德实验是德国物理学家弗朗茨·梅尔德在1859年进行的关于驻波的实验,他起初用音叉产生振荡,后来换用电振荡器连接拉紧的细线制造此现象。梅尔德在1860年前后首先揭示了驻波现象及创造了“驻波”这个术语。
这个实验证明了机械波的干涉现象。机械波在相反方向传播时形成不动的点,称为节点,梅尔德又称这样的波为驻波,因节点和腹点位置保持不变。
廷得耳效应,又称丁达尔现象、丁达尔效应、丁泽尔现象、丁泽尔效应。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其原理是光被悬浮的胶体粒子散射。廷得耳效应得名自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他是首位对此现象深入研究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