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 编辑
萧何 ,沛县人。是汉朝初年丞相、政治家。封爵西汉列侯列表 (功臣侯) (高帝始封)谥号文终,汉初三杰之一。辅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政权。
2
相关
寇恂,字子翼,上谷郡昌平县人。东汉政治人物。寇恂为上谷世家,后归顺刘秀,先后镇守河内郡、颍川郡和汝南郡,退敌平叛,又为前线转运箭矢、马匹和粮食,在东汉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史书比之为萧何。寇恂治理地方政绩卓越,离任颍川时百姓请求再留寇恂一年,后世便以“借寇”形容百姓相留地方官,为云台二十八将第五位。
曹参,字敬伯,泗水郡沛县人,是西汉知名的将领,也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反秦战争、楚汉战争和消灭异姓王风潮中参与多次战役,立功最多,作战勇猛,成为汉军中的主要人物,曾经负伤七十处,攻下两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虏诸侯王两名、高官十数人,封平阳侯。曹参战功虽高,论功时仍不及萧何,后因萧何推荐,继任相国,虽然与萧何关系不睦,但仍然依循萧的制度,实施无为而治,天下安定,世称“萧规曹随”。
汉初三杰是指汉朝辅佐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建立汉室江山的三位杰出的政治、军事人才和功臣,张良、韩信、萧何。韩信勋冠三杰。
张良,表字子房,封留侯,谥号文成,颍川城父人,韩国被秦朝灭亡后,曾暗杀秦始皇失败,后成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是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
武库是中国西汉皇家兵器库,建于汉高祖四年,为丞相萧何主持营建。位于未央宫与长乐宫之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经全面考古发掘。这是唯一一座经过考古发掘的中国古代中央级“武库”遗址。
古城酂城造律台遗址在河南省永城市酂城镇是一椭圆形高台,形状好像龟背,它高约7米,它底部南北长54米,东西宽34米。酂城是西汉丞相萧何的故乡,因当年萧何再此高台为西汉王朝精心创造法律,故称为“造律台”。在古代称为“都台”。此遗址现在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长陵是中国刘邦及其吕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毛厐村。又称“长山”、“长陵山”,陵园平面呈方形。南北长885米,东西宽816米。高祖陵位于西侧,吕后陵居东南,间距约280米。两陵形制略同,皆呈覆斗形。高祖陵底部东西长153米,南北宽135米;顶部东西长55米,南北宽35米;高32.8米。其北为陵邑。陵园东有陪葬墓63座,为萧何、曹参、周勃、戚夫人等。
韩信,淮阴人,是汉初三杰之一,又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萧何誉为“国士无双”、蒯彻誉为“功高无二,略不世出”。
邓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人。东汉初年军事、政治人物。他最早以帝王功业勉励汉光武帝,向光武帝进言“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刘邦之业,救万民之命”,被认为有定策之功,光武帝恃之为萧何。邓禹参与了东汉统一战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又推举了吴汉、贾复、寇恂等人,为汉光武帝平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天下平定后,他与贾复两人率先配合刘秀“偃干戈,修文德”的政策,一同削减军队,推行儒学,为在“退功臣而进文吏”的局面下仍然能够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的三位列侯之一。
张良,表字子房,封留侯,谥号文成,颍川城父人,韩国被秦朝灭亡后,曾暗杀秦始皇失败,后成为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是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