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对,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苏丹热带草原以北非洲广大区域。联合国定义的“北非”,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区,包括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而广义上被定义为“北非”地区的,除以上国家外,还包括虽在撒哈拉以南,但与北非诸国同以阿拉伯人为主体民族的苏丹,以及有主权归属争议的西撒哈拉地区。
摩洛哥王国,通称摩洛哥是北非西端马格里布的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其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其实际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区与毛里塔尼亚紧邻,西部滨临大西洋,并向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望。首都为拉巴特,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
摩洛哥王国,通称摩洛哥是北非西端马格里布的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其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其实际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区与毛里塔尼亚紧邻,西部滨临大西洋,并向北隔直布罗陀海峡和地中海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望。首都为拉巴特,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
撒哈拉难民营是阿尔及利亚廷杜夫省境内的一系列撒哈拉人的难民营之总称。阿尔及利亚也称其为博哈多尔县,位于阿尔及利亚西南部的撒哈拉沙漠腹地,邻近与毛里塔尼亚的边境。这些难民营建立于1975-1976年。当时,摩洛哥组织绿色进军进占西撒哈拉,造成许多撒哈拉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沦为难民。大部分难民依旧生活在难民营里。撒哈拉难民营是世界上存在时间最长的难民营。撒哈拉难民营由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管理,是该政权的活动中心。
提法里提是西撒哈拉东北部的一个绿洲城镇,位于摩洛哥墙以东138公里处,距离斯马拉15公里,离毛里塔尼亚北部边界也不远。
撒哈拉人亦称沙哈拉威人,是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西部的一个民族,主要族群居于西撒哈拉,其余分布于毛里塔尼亚大部分地区、摩洛哥中南部以及阿尔及利亚最西南部。
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关系是指摩洛哥与阿尔及利亚的外交关系。摩洛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设有大使馆和总领事馆,并在瓦赫兰和西迪贝勒阿巴斯设有两个领事馆;阿尔及利亚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设有一个总领事馆,并在卡萨布兰卡和乌季达设有两个领事馆。两国自独立以来关系一直不太稳定,经常受到一些事件的影响,例如1963年的沙尘暴战争、1975-1991年的西撒哈拉战争、1994年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边境的关闭以及两国对于西撒哈拉政治地位的分歧。后来由于摩洛哥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引起阿尔及利亚方面不满,2021年8月24日,阿尔及利亚宣布中止与摩洛哥的外交关系。
摩洛哥全国划分为12个大区,该行政区划自2015年以来正式使用,各大区的官方名称于2015年3月5日公布,新的地方议会于2015年9月14日开始运转地方长官于2015年10月13日任命。摩洛哥控制的西撒哈拉地区被分为阿尤恩-萨基亚-阿姆拉大区、达赫拉-黄金谷地大区,西撒哈拉东北角小片区域属于盖勒敏-农河大区。
西撒哈拉战争是西班牙根据《马德里协定》撤出西撒哈拉将该领土移交给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后于1975年至1991年期间撒哈拉人组建的波利萨里奥阵线与摩洛哥之间以及1975年至1979年期间波利萨里奥阵线与毛里塔尼亚之间的战争。1975年底,摩洛哥政府组织了约35万摩洛哥公民并在约2万名军队的护送下进入西撒哈拉。一开始摩洛哥只遭到波利萨里奥阵线的小规模抵抗,但后来摩洛哥与撒哈拉民族主义者进行了长期的游击战。1970年代末,波利萨里奥阵线希望在西撒哈拉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并与毛里塔尼亚和摩洛哥同时作战。1979年,毛里塔尼亚与波利萨里奥阵线签署和平条约后退出战争。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战争一直处于低强度状态。1991年9月,波利萨里奥阵线和摩洛哥达成停火协议。战争死亡人数可能介于10 000至20 000人之间。此后波利萨里奥阵线与摩洛哥的关系从军事冲突转为公民抵抗。摩洛哥和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之间也没有达成任何领土协定。现今西撒哈拉的大部分领土被摩洛哥占领,而内陆地区则由波利萨里奥阵线控制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实际管辖。
盖勒敏-农河大区是摩洛哥十二个大区中的一个大区,位于该国中部,首府设于盖勒敏,始建于2015年9月,面积46,108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433,75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人。该地区的东南部地区位于西撒哈拉有争议的领土,是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所声称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