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语素又称不自由语素、黏着语素,在语言学中,指不能独立存在,必须附属于其他词素或词根的语素。 与此相对的是自由语素。 以英语为例,大多数词缀都是规范语素。如动词现在分词式的后缀“-ing”、动词过去分词式的后缀“-ed”、名词施事格后缀“-er”、表示预先的述时性前缀“pre-”等等,都是规范语素。另部分词缀如“mega-”、“hyper-”等则为自由语素。个别词素如表示之后的述时性前缀“post-”,虽然看似能够独立存在,但由于单词“post”在语义和语源上都与前缀“post-”无关,两者除拼法相同外,并无实质关系,故“post-”是规范语素。
接合辞或称间缀、连接元素,是词缀的一种,为语言学或更专门用在音位学的术语。它是安置在2个语素之间的音位,但本身不具有语义学的意涵。
昆雅语是托尔金创造的精灵语中的一种。托尔金在昆雅语的设计中主要受芬兰语的影响,仿照芬兰语黏着语语言类型的特性,单词拥有复杂的词缀,具有高度精确性;甚至有些单字可以用一个字来表达极为复杂的概念。昆雅语在发音上也参照芬兰语的形式。单字绝大部分的情况下以元音结尾,也少有连续的辅音。
噶哈巫语文法为基于噶哈巫语之文法。在文法的分类上台湾南岛语言并不同于一般的分析语或其它综合语里的动词、名词、形容词、介词和副词等之基本词类分类。比如台湾南岛语里普遍没有副词,而副词的概念一般以动词方式呈现、可称之为“副动词”,类之于俄语里的副动词。对于数、格及时态改变时语词的变化方面。噶哈巫语只有代词本身会依格之不同而进行变格运作。谓语本身不会依人称、数、性之变化而进行变位运作;而是基于已然语气及非已然语气、以主事及非主事的观点结合时体气语词,再配合谓语的时态、体、语气进行来运作。基本的文法分类是将噶哈巫语词类之词缀、字词结构及分类法,对比分析语等之词类分类法加以条析判别。
接中辞,又称词嵌、中缀,是一种置入在一组词干中央的词缀。它对比于“外缀”,那连接到词干外围的词缀,比如前缀或后缀等词缀。
匈牙利语语法是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乌戈尔语支匈牙利语的语法规则。匈牙利语是一种按照元音和谐律规则使用多种词缀,特别是后缀来表意的黏着语。它的动词根据定、不定式、时态、语气、人称以及数来变位。它的名词则有计17至34个格,其中大部分在其他语言中作为介词出现。
巴赛语文法为基于巴赛语之文法。巴赛语属台湾南岛语言,其语序大致上同西部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一样为谓宾主结构或谓主宾结构。被归为作通格语言,也就是从同类型的两个句子比较上来观察、及物句的受词和不及物句的主词之格位标记相同,即A句受词跟B句主词作同样的对待、使二者有“一致性”的关系。 在句法上,台湾南岛语言最重要的特征是焦点系统,而巴赛语亦然。所谓焦点系统,即使语词如动词在结构上附与焦点特性之词缀或动貌词,再配以格位标记置放于句中,而来突显语句中动词与主词或其他名词之间“一致性”的联系特征、使语句对焦明白了然。再进一步使语词在句中相对之关系落差拉大、而彰显出其逻辑上的主语,或则所强调的谓语、宾语等语词,亦使表达之目的聚焦突出清楚。
指小词,又称小称词,是一些语言中的一种屈折变化,主要接于名词或形容词,用来表示“小的”、“少的”之意思的词缀。大多数指小词缀为后缀,不过在汉语、日语也有“小-”这般的前缀。指小词缀在本义上添加了小尺寸、年轻、亲昵、爱慕或轻视等附加含义。后缀时称为指小后缀。
在词汇学里,接头辞、接头词,又称接头语、前缀、字首、词头,属于一种前置于其他词素的词缀,由于其无法以单字的方式独立存在,故亦为一种附着词素;此外在欧洲语言里,前缀也几乎都属于衍生语素。
接尾辞、接尾词,又称接尾语、后缀、字尾、语尾、词尾,在词汇学的定义中表示一种后置于其他词素后的词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