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 编辑
诏令文书,民间俗称为“圣旨”,是皇帝对臣民下达命令或公告事项的正式公文。由于拟旨承宣的机构与功能各有不同,功用、名称便不同,如诏书、诰命、敕命、敕谕、敕令、谕令、谕旨、圣旨、皇旨、御旨、圣批、圣令、皇令、皇榜、金榜、公榜、册、书、符、檄文等。皇后皇太后的诏令则称为懿旨。此外,皇帝责怪自己的诏令则称为罪己诏,没有传令的功能,也没有任何权力,多为搏得臣民同情之用。但是,有一种很特别的诏令,等同于皇帝的遗书,称为遗诏,有时在皇帝在世时便会预先拟定,内容多是指定皇位继承人以及交代国家未来发展等。
6
图片 0 图片
评论 0 评论
匿名用户 · [[ show_time(comment.timestamp) ]]
[[ nltobr(comment.content) ]]
相关
宣统帝退位诏书》是由清朝最后一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隆裕太后,代表清朝君主列表、同时也是中国自秦始皇创立中国皇帝以来的最后一位被承认的皇帝宣统帝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所颁布的退位诏书,标志着大清帝国统治中国历史之终结,也同时标志着在中国实行了2132年的帝制宣告结束。计自努尔哈赤建后金,至溥仪退位,国祚长达296年;若自顺治帝清兵入关起算,则为268年。
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书,汉代以降沿用此官职。唐代改称门下侍郎,属于宰相之一。金朝、元朝时废除。
黄门侍郎,又称黄门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书,汉代以降沿用此官职。唐代改称门下侍郎,属于宰相之一。金朝、元朝时废除。
终战诏书》,全称《大东亚战争终结之诏书》,是指日本昭和天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公开表示接受美国、英国、中华民国大陆时期、苏联四国在波茨坦会议上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同意无条件投降的诏书。这被看作是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全结束的象征。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谕是清朝政府于1901年2月14日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的皇帝诏书,作为关于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北京之战、八国联军之役等历史事件的官方表态,在1901年9月正式签署《辛丑条约》前,详细下令给朝廷与外国列强谈判的全权代表庆亲王奕劻和大学士李鸿章。政事大权在慈禧太后之手,该谕官方上以在她命令下实际被软禁的光绪帝名义签署并盖有他的玉玺。
罗塞塔石碑,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花岗闪长岩石碑,原本只是一块刻有古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诏书的石碑,但这块石碑同时刻有同一段内容的三种不同语言版本,让近代的考古学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国上尉皮埃尔·弗朗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发现,但在拿破仑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
《终战诏书》,全称《大东亚战争终结之诏书》,是指日本昭和天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公开表示接受美国、英国、中华民国大陆时期、苏联四国在波茨坦会议上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同意无条件投降的诏书。这被看作是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完全结束的象征。
《宣统帝退位诏书》是由清朝最后一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隆裕太后,代表清朝君主列表、同时也是中国自秦始皇创立中国皇帝以来的最后一位被承认的皇帝宣统帝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所颁布的退位诏书,标志着大清帝国统治中国历史之终结,也同时标志着在中国实行了2132年的帝制宣告结束。计自努尔哈赤建后金,至溥仪退位,国祚长达296年;若自顺治帝清兵入关起算,则为268年。
《宣统帝退位诏书》是由清朝最后一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隆裕太后,代表清朝君主列表、同时也是中国自秦始皇创立中国皇帝以来的最后一位被承认的皇帝宣统帝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所颁布的退位诏书,标志着大清帝国统治中国历史之终结,也同时标志着在中国实行了2132年的帝制宣告结束。计自努尔哈赤建后金,至溥仪退位,国祚长达296年;若自顺治帝清兵入关起算,则为268年。
轮台诏》是前89年汉武帝所下达的诏书,公开向臣民反省过错,是中国历史上保存完整的上谕。田余庆等人认为,这标志着汉武帝晚期改弦易辙,使得西汉的统治方针发生了急剧转变,重新回到了与民休息及重视发展经济的轨道,从而可以延续数十年国祚,避免了像秦朝般迅速败亡的结局。辛德勇认为,轮台诏见于《汉书·西域传》,并不代表汉朝调整国策,而是总结李广利和莽通兵败的教训以及调整对外作战策略的权宜之计,田余庆等人的结论来自资治通鉴记载的汉武帝相关罪己言论,而这些罪己言论又是来源自非可靠来源《汉武故事》,所以汉武帝死后并未改变西汉对外战争的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