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表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孙吴的政治家和武将,诸葛瑾胞弟是仕于蜀汉的诸葛亮,族弟是仕于魏的诸葛诞;官至太傅和大将军,其子诸葛恪也在东吴官至太傅及丞相。生于经学世家的诸葛瑾,治《毛诗》、《尚书》及《左氏春秋》。诸葛瑾公私分明,虽与胞弟诸葛亮阔别多年,但因各为其主,在出使蜀汉时,兄弟聚面只谈论公务,私下不相往来,但会互通书信作问候,现存有诸葛亮写给诸葛瑾的《与兄瑾书》多篇。
司马师,字子元,河内郡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后期权臣,官至大将军。西晋开国君主司马炎的伯父,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司马昭的兄长。继承父权后,先肃清内乱,又击败东吴的诸葛恪,并逐渐控制魏国政权。以高平陵之变有功而获封长平乡侯,司马懿故后袭封舞阳侯。正元二年,司马师在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后病逝,魏国谥舞阳忠武侯。二弟司马昭受封晋王后,追谥为晋景王;其侄司马炎登基后,追谥为世宗景皇帝。
诸葛建,字起岑。琅邪阳都人,诸葛瑾的孙子,诸葛恪的幼子,诸葛绰和诸葛竦的弟弟。诸葛建在东吴官至步兵校尉,建兴二年诸葛建听说诸葛恪被诛杀后,与哥哥诸葛竦用车子载着母亲逃走。孙峻派骑都尉刘承追杀,在白都斩杀了诸葛竦,诸葛建得以渡过长江,希望北逃到曹魏,前行数十里,被追兵所抓捕。
诸葛竦,琅邪阳都人,诸葛瑾的孙子,诸葛恪的次子,诸葛绰的弟弟,诸葛建的哥哥。诸葛建在东吴官至长水校尉,曾多次劝谏诸葛恪,诸葛恪不听,诸葛建因此经常感到恐惧惹祸。
诸葛乔,琅邪郡阳都县人,字伯松,原字仲慎,诸葛瑾的次子,诸葛恪之弟,诸葛融之兄,诸葛亮的养子。
诸葛绰,琅邪阳都人,诸葛瑾的孙子,诸葛恪的长子,诸葛竦和诸葛建的哥哥。诸葛绰在东吴官职骑都尉,因为涉及鲁王孙霸之事,孙权将诸葛绰交付给诸葛恪,命令改正教诲,诸葛恪用毒酒杀了诸葛绰。
诸葛融,字叔长,琅邪阳都人。三国时孙吴将领,大将军诸葛瑾三子,太傅诸葛恪、诸葛乔之弟。宗室孙峻发动兵变,诛杀诸葛恪,诸葛融也被夷灭。
东兴之战,又称东关之役,是发生于魏少帝嘉平四年、吴少帝建兴元年十一月曹魏征伐孙吴的战争。魏出动7万大军,兵分三路,向东吴的东西两个方向进击。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向东兴进攻的魏军,歼灭魏军数万。
张特,字子产,涿郡人,三国时期曹魏将。《三国志》记载,吴国太傅诸葛恪攻魏时,张特负责镇守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