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骈,唐朝后期名将,燕人。祖先为渤海郡人,迁居幽州。字千里,曾大破南诏,但在黄巢之乱中养兵自重,晚年任淮南节度使,笃奉方术,迷信昏庸,信任巫师吕用之、张守一等人,苛待幕府将领,被部将毕师铎、秦彦发动兵变杀害,族灭。
诸葛恪,表字元逊,琅邪阳都人。三国时孙吴重臣诸葛瑾之子,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侄子。为东吴的权臣。诸葛恪在吴官至太傅。孙权临终,任之辅政大臣,辅助太子孙亮。孙亮即位后,诸葛恪独揽军政,初期笼络民心,东兴之战胜利颇有众望,但穷兵黩武、大举进攻曹魏,最终轻敌大败而回;渐失民心未有反思,仍独断专权。最终遭到孙峻刺杀、族灭,死时五十一岁。
孔融,表字文举,东汉末文学家,鲁国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代孙,高祖父孔尚,巨鹿太守。父孔宙,泰山都尉。由于曾任北海郡国相,亦称孔北海,后因得罪曹操,遭诬陷叛乱罪处死,并族灭。
高平陵之变,亦称正始之变,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曹魏,是魏国建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事件源自曹魏宗室大将军曹爽和朝中重臣太傅司马懿之间的权力斗争,最后司马懿趁着曹爽与魏帝曹芳到高平陵谒陵时发动政变,控制京城,族灭曹爽而结束,自此司马氏全面掌权,此后曹氏皇帝皆沦为司马家的傀儡政权。
郭崇韬,字安时,代州人。后唐侍中、枢密使,讨伐前蜀有功,却因与后唐庄宗刘皇后不和而被族灭,时人以为冤。
桓范,字元则,沛国人。三国时曹魏官员,有“智库”之称,官至大司农。高平陵之变后,被司马懿以谋反罪族灭。
桓范,字元则,沛国人。三国时曹魏官员,有“智库”之称,官至大司农。高平陵之变后,被司马懿以谋反罪族灭。
高平陵之变,亦称正始之变,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曹魏,是魏国建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事件源自曹魏宗室大将军曹爽和朝中重臣太傅司马懿之间的权力斗争,最后司马懿趁着曹爽与魏帝曹芳到高平陵谒陵时发动政变,控制京城,族灭曹爽而结束,自此司马氏全面掌权,此后曹氏皇帝皆沦为司马家的傀儡政权。
孔融,表字文举,东汉末文学家,鲁国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代孙,高祖父孔尚,巨鹿太守。父孔宙,泰山都尉。由于曾任北海郡国相,亦称孔北海,后因得罪曹操,遭诬陷叛乱罪处死,并族灭。
高平陵之变,亦称正始之变,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曹魏,是魏国建立以后的一次重大政变。事件源自曹魏宗室大将军曹爽和朝中重臣太傅司马懿之间的权力斗争,最后司马懿趁着曹爽与魏帝曹芳到高平陵谒陵时发动政变,控制京城,族灭曹爽而结束,自此司马氏全面掌权,此后曹氏皇帝皆沦为司马家的傀儡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