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议大夫 编辑
谏议大夫,是监察的一种特殊职官,通常称为言官、谏官。
2
相关
李巨川,字下己,号观涛,陇西郡狄道县人,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为唐僖宗时进士,文采昂扬,长于檄文、奏表。曾任谏议大夫、镇国军节度使,被朱温所害,殁后,被甘肃地区奉祀为雷神、乡土神,称之雷都光耀大帝。
安惇由上舍生及第,调任成都府教授。上书讨论学制,被召见入对,擢升为监察御史。宋哲宗初政,允许察官上书言事,谏议大夫孙觉请淘汰不能干的人,诏命刘挚推选,于是罢安惇为利州路转运判官,历任夔州路、荆湖北路、江南东路三路。
李袭吉,五代十国后唐著名幕僚部门。父亲图,洛阳人,或曰唐朝宰相李林甫之后也。乾符中,袭吉举进士,为河中节度使李都榷盐判官。后去之晋,李克用以为榆次令,遂为掌书记。迁节度副使,官至谏议大夫。袭吉为人恬淡,以文辞自娱,天祐三年卒。以卢汝弼代为副使。李存勗即位,赠袭吉礼部尚书、汝弼兵部尚书。
西域都护是汉朝西域最高军政长官。在西汉,都护是加在其他官号上的职称,普遍由骑都尉或谏议大夫兼领,领二千石俸;东汉年间为单任官职。西汉、新朝和东汉都设置过西域都护。
西域都护是汉朝西域最高军政长官。在西汉,都护是加在其他官号上的职称,普遍由骑都尉或谏议大夫兼领,领二千石俸;东汉年间为单任官职。西汉、新朝和东汉都设置过西域都护。
李尤,字伯仁,广汉郡雒县人。东汉谏议大夫、乐安郡相,著有诗、赋、铭、诔、颂、《七叹》、《哀典》,共二十八篇。
李至幼年是孤儿,被内臣李知审收为养子。沉静好学,能写文章。长大后,师事徐铉,善为诗文,辞华典雅。太平兴国初年举进士,初任将作监丞,通判鄂州。擢升为著作郎、直史馆。宋太宗征伐北汉太原府,命他督率泽州、潞州诸州粮草。官至右补阙、知制诰。太平兴国八年,转任比部郎中,为翰林学士,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雍熙元年,加给事中。朝议北伐契丹,李至上疏劝谏宋太宗慎重从事。太宗不听,举行雍熙北伐,雍熙三年,李至以目疾求解执政。秘阁建成后,李至奉命兼秘书监,总秘阁书籍。请购亡佚书籍,并请刊刻《二传》、《二礼》、《孝经》、《论语》七经。淳化五年,兼判国子监,总领校雠、刊刻七经疏。又推荐吴淑等勘正伪谬,与李沆一同裁处。至道元年兼太子宾客,授吏部尚书。宋真宗即位,拜工部尚书、参知政事。当时夏州李继迁叛乱,他主张灵州当弃,应当互市,安抚西夏。咸平元年,再以目疾求解去参知政事职务,于是授为武信军节度使。咸平三年,改知河南府。咸平四年,李至卒,赠侍中。李至哲学上倾向于老庄,提倡守静,守柔和知止求退。
宋朴历任抚州州学教授、监察御史、御史中丞、侍讲、端明殿学士、龙图阁学士。绍兴二十二年十月,担任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绍兴二十三年十月,宋朴请求罢职。宋高宗下诏让他以旧职奉祠。谏议大夫史才弹劾宋朴不自爱,违道罔俗,不应该以秘殿隆名宠信他,于是落职。宋孝宗隆兴二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
杨宣,字君纬,西汉什邡人。杨宣年轻时曾拜彭城郡人王子张、河内郡人郑子侯以及杨公叔等人为师,后来杨宣又教授数百名学生。汉成帝任命其为谏议大夫。汉成帝没有儿子,杨宣上书汉成帝应该立定陶恭王之子为太子,汉成帝最终将定陶恭王之子汉哀帝立为太子,后来杨宣外任为交州牧。汉哀帝即位后,任命杨宣为河内郡太守,后又担任太仓令。杨宣又上书汉哀帝应赐予周公、孔子后代爵位,汉哀帝听从,于是封周公后代公孙相如为褒鲁侯,孔子后代孔均为褒成侯。汉平帝时,任命其为讲学大夫,让其与刘歆共同校勘书籍。杨宣于居摄年间去世。
宋宁宗庆元五年,考中进士。历任饶州大宁监教授,被征辟为干办四川茶马司公事。崔与之担任四川安抚使,把他看作“台阁之瑞”,因此推荐了他。转任武学博士、国子监丞、太常寺丞。奉祠,担任宗正少卿兼崇政殿说书。转任右司谏,不久转任左司谏兼侍讲,上告皇帝:“虚心作为从谏之本,从谏作为求治之本。”于是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升任侍御史,试任右谏议大夫。宋理宗嘉熙三年,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因为言官弹劾罢职,提举洞霄宫。后来以资政殿学士致仕。淳祐三年八月去世,特赠宣奉大夫。